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F_1衍生后代的育性及性状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戚存扣

作者: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间杂交;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育性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1993 年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断改善。BC_1F_2和BC_1F_3的每角粒数分别为9.63和13.55粒,单株产量分别为13.62克和21.05克,但在BC_1F_3,种间杂种的遗传紊乱现象依然存在。(3)连续4个世代分离筛选,获得一些变异新类型,如无花瓣、黄种皮等。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与埃芥种间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 1991

[2]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交亲和性及F_1植株形态. 戚存扣,傅寿仲,浦惠明. 1989

[3]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Ⅰ.NCa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初报. 蔡明,刘贵华,秦选佑. 1993

[4]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植株形态及细胞学鉴定.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 1995

[5]南瓜属种间有性杂交研究初报. 金桂英,魏文雄,陈静瑶,贾芬. 1999

[6]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6

[7]甘蓝型油菜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张洁夫,傅寿仲,盖钧镒. 2000

[8]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9]油菜种间核重组后代低温缺绿性状探讨. 刘贵华,秦选佑,蔡明. 1999

[10]隶属函数法鉴定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旱性. 符明联,李根泽,杨清辉,原小燕,王敬乔. 2011

[11]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的选育. 李莓,范连益,曲亮. 2008

[12]不同细胞质埃塞俄比亚芥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王新娥,张成合,黄瑞虹,常彩涛,张广华. 2007

[13]白菜与埃塞俄比亚芥远缘杂交种质创制及黑腐病抗性转育. 张双双,苏维,刘阳,王海平,宋江萍,阳文龙,贾会霞,张晓辉,李锡香. 2021

[14]埃塞俄比亚芥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杨美珠,贾土荣. 1989

[15]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远缘杂种F_1的鉴定. 江莹芬,田恩堂,陈伦林,孟金陵. 2007

[16]埃塞俄比亚芥研究进展. 江莹芬,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孟金陵. 2011

[17]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18]部分梨花粉育性和特性的研究. 刘晶,杨巍,徐铭,周仲威. 2012

[19]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20]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缺绿及恢复的研究初报. 邵明波,白俊霞.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