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自力

作者: 冯自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朱荷琴;李彩红;刘义杰;王玲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变黑轮枝菌;黑白轮枝菌;棉花黄萎病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13 年 10 期

页码: 2032-204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2株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交叉保护作用. 冯自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 2013

[2]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李社增,周洪友,鹿秀云,年冠臻,郭庆港,赵卫松,东保柱,申建芳,王培培,张晓云,闫磊,马平. 2018

[3]辽宁棉区黄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朱鹤,徐敏,王子胜. 2018

[4]辽宁棉区黄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朱鹤,徐敏,王子胜. 2018

[5]56种中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姜岚,庞金环,肖伟烈,张国丽,刘俊,杨超. 2018

[6]西兰花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其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王亚娇,鹿秀云,王培培,苏振贺,张晓云,马平. 2019

[7]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病与感病品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王培培,鹿秀云,苏振贺,张晓云,马平. 2020

[8]棉花内生真菌CEF-373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作用机理. 赵沛,赵沛,冯自力,师勇强,赵丽红,胡小平,朱荷琴. 2019

[9]棉田复种芥菜对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和黄萎病的影响. 柳瑞冰,柳瑞冰,岳弘辰,冯自力,冯鸿杰,赵丽红,张亚林,魏锋,朱荷琴. 2021

[10]不同因素影响下棉田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特征.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温切木·阿布列孜,姚举. 2021

[11]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对大丽轮枝菌GFP标记菌株在棉花体内扩展的影响. 王亚娇,赵卫松,陈丹,纪莉景,李社增,孔令晓,马平. 2020

[12]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林玲,张昕,邓晟. 2014

[13]pH及盐分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 薛磊,徐万里,顾美英,王建涛,刘相春,薛泉宏. 2017

[14]黄萎病不同发生程度棉田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特征分析.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热西达·阿不都热合曼,姚举. 2019

[15]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PevD1诱导棉花抗病性及作用机理. 邱德文,曾洪梅,郭立华,袁京京,杨秀芬. 2014

[16]菌糠对棉花黄萎病及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曲远航,刘天聪,鹿秀云,李社增,郭庆港,马平. 2023

[17]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快速分子检测. 李梅,孙青,王丽荣,蒋细良. 2016

[18]棉花黄蒌病. . 2011

[19]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VdPKAC1对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调控. 邓晟,张昕,林玲. 2014

[20]江苏省大丰市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 邓晟,章如意,林玲,张昕,徐敬友,周益军.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