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红螺中痕量汞分析方法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永刚

作者: 宋永刚;于彩芬;张玉凤;杜静;孙明;姜冰;宋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汞;直接测汞仪;优化;正交实验;脉红螺

期刊名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ISSN: 2095-1035

年卷期: 2016 年 6 卷 01 期

页码: 1-5

摘要: 为建立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脉红螺中痕量汞的最优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仪器分析程序,通过设置进样量梯度,确定了脉红螺样品的最佳进样量。结果表明:DMA-80最优分析程序为:干燥温度200℃,干燥时间150s,分解温度650℃,分解时间150s,齐化时间12s,氧气流量200mL/min,最佳进样量为0.1~0.2g(精确至0.000 1g),在0~20.0ng和20.0~1 400.0n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二次拟合,相关系数为1.000,检出限为0.02ng。采用国际标准物质贻贝组织(NIST SRM2976)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5.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2%,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海洋行业标准"HY/T147.3—2013"方法中的规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脉红螺中痕量汞的实际检测工作。

分类号: X835

  • 相关文献

[1]正交实验优化鱼类保肝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 张洪玉,兰烨荣,赵明军,夏磊,唐夏. 2015

[2]CP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毒死蜱的降解. 史延华,曲杰,李康,王圣惠,闫艳春. 2011

[3]正交实验法优化柱花草中4种次级代谢物的提取工艺. 尹青春,邓浩,潘永波,王承业,蒋昌顺,谭高好,邹冬梅. 2022

[4]调味大菱鲆鱼片的工艺优化. 滕瑜,李辉,苑德顺,王彩理. 2014

[5]大连近海大型经济类腹足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资源现状. 赵静,姜大为,王路平,段妍,刘岩. 2018

[6]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徐希震,房景辉,方建光,张志新,蒋增杰,张义涛,王军威,毛玉泽. 2023

[7]3种无脊椎动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研究. 孙兆跃,范瑞良,隋延鸣,唐保军,姜伟,修玉娜,李楠楠,李雪英,全为民. 2021

[8]脉红螺Rapana venosa变态过程中自噬与凋亡研究. 石璞,宋浩,杨美洁,胡志,周骢,李海州,张涛. 2023

[9]渤海湾南排河海域脉红螺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刘玥,金芬,安立会,郑丙辉,林进. 2013

[10]金耳酵母状孢子发酵产多糖研究. 柴红梅,赵永昌,李树红,钟明惠. 2008

[11]芝麻糕的加工工艺研究. 张丽霞,黄纪念,孙强,宋国辉,芦鑫. 2012

[12]鸭跖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时圣凤,王永志,李启云,王金刚. 2012

[13]南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孟令君,李柱刚,韩俊岩,王珣,陆杰,付玉杰. 2013

[14]正交实验法优化牛鼻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醇沉工艺. 李利晓,夏延斌. 2012

[15]产酸性蛋白酶菌株分子鉴定和酶学性质研究. 侯进慧,赵明涛. 2014

[16]检测牛轮状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曹竹婷,杨少华,杨宏军,高运东,王长法,简子健,仲跻峰. 2009

[17]尖顶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邢增涛,孙芳芳,刘景圣. 2004

[18]桑黄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李剑梅,王艳华,郭玲玲,徐国华,朱万琴. 2014

[19]果梅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王兴娜,吴晓红,周惠,余芳,王帆,陈宝宏. 2018

[20]超声波辅助青稞麦芽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王波,张文会,李梁,康竹成.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