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生育期性状的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关周博

作者: 关周博;董育红;赵小光;韦世豪;郑磊;张耀文;田建华;赵卫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性状;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28-3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生育期性状的遗传规律,采用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利用加性一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亲本及杂交一代生育期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之间生育期性状有差异;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估算表明,营养生长天数和角果成熟天数主要受到加性和显性互作效应,而且遗传率最高,以遗传效应为主;同时各生育期性状还受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开花天数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互作效应最大,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遗传效应的预测值表明,P3亲本具有早花早熟的趋势,利用P3亲本较易获得早熟后代。本研究结果为改良和选育早熟性油菜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作物早熟性基因定位与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 葛选良,钱春荣,王柏臣,于洋,姜宇博. 2014

[2]水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邱福林,邵国军,张秀茹,李德华,李跃东,丁芬. 2001

[3]甘蓝型油菜二系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王学芳,韦世豪,郑磊,田建华,李殿荣. 2016

[4]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董育红,关周博,韦世豪,李少钦,郑磊,田建华. 2016

[5]甘蓝型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遗传贡献率分析. 崔嘉成,梅德圣,李云昌,刘佳,付丽,彭鹏飞,王军,王会,胡琼. 2013

[6]甘蓝型油菜DH群体种子活力性状的遗传分析. 蔡鑫,成洪涛,陆光远,梅德圣,桑世飞,付丽,王会,储文,丁炳莉,汪文祥,胡琼. 2019

[7]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马大炜,李荫藩,李岩,梁秀芝. 2015

[8]金华市丘陵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程林润,张良,卞晓波,吴早贵,吴列洪,蒋梅巧,钱秋平. 2018

[9]3个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试验. . 2012

[10]北方春播甘蓝型油菜生育期 产量及品质的初步研究. 高桂珍,李浩,陈碧云,邢东海,李占军,付雅丽,伍晓明. 2018

[11]云南高产生境下影响油菜DH株系收获指数的相关性状筛选. 符明联,原小燕,张云云,李淑琼,俎峰,田正书,贺斌,奚俊玉. 2018

[12]甘蓝型油菜的花期与生育期QTL定位. 俎峰,赵凯琴,张云云,田正书,刘亚俊,奚俊玉,束正齐,符明联. 2019

[13]甘蓝型油菜生育期遗传分析 Ⅰ.显性度、遗传力、遗传进度的研究. 饶勇,何采平,孙保林. 1992

[14]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锋,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 2012

[15]受母性影响的油菜种子性状研究. 孙超,汪骞,唐伟杰,李丽萍,夏张婷,赵海洋,韩月鑫,林良斌. 2018

[16]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选育新品系的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研究. 汤洁,戴兴临,张弢,宋来强,邹晓芬,张建模,贺芳. 2008

[17]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关联性分析(英文). 黄泽素,Laosuwan Paisan,Machikowa Thitiporn,陈泽辉,代文东,唐容,李德珍. 2010

[18]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马群,杨雄,魏海燕. 2012

[19]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小种遗传效应研究. 徐秀德,董怀玉,杨晓光,赵淑坤,王成明,李荣. 2000

[20]利用杂种F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 王建康,益钧镒.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