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新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如英

作者: 胡如英;郑建华;赵明富;吴春珠;杨聚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生态压力法;选育;核不育系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1 年 16 卷 04 期

页码: 1-4

摘要: 根据福建省稻作生态和两系稻制种、繁殖的需求 ,选择不同海拔 (8m、 12 0 m、 32 0 m、 5 2 0 m、 730 m和 80 8m)、不同纬度 (18°N和 2 6°N)构建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生态压力试验点。对引进核不育系、杂交后代和高世代材料进行加压、分离、选择、鉴定。逐代多年多点压力筛选 ,已取得成效。 (1)初步评价了培矮 6 4 S、安湘S、W6 111S、明光 34S、FJS- 1和 FJS- 2等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利用价值和确定了适宜的繁殖制种区域 ;(2 )进一步育成了 SE2 1S等光补型核不育系 ,压缩了制种风险 ,应用于大面积制种 ;(3)育成了 118S、32 2 S、919S和 VNS,其不育性能更好 ,取得水稻核不育系选育新进展。这些不育系已配制出几个高产和优质潜力大的两系稻组合

分类号: S511.035.1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安农S-1和W6154S的综合效应初步研究. 尹华奇,尹华觉. 1991

[2]水稻核不育系4个柱头性状的遗传分析. 江建华,党小景,姚文豪,胡梦竹,王雨停,胡长敏,张瑛,王德正. 2021

[3]水稻核不育系柱头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江建华,张武汉,党小景,荣慧,叶琴,胡长敏,张瑛,何强,王德正. 2021

[4]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系ZH1A制种技术初步研究. 余华胜,张冬青,张尧锋,朱国富,苏强,林宝刚,丁厚栋. 2010

[5]甘蓝型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粱全1504A的选育研究. 张国兵,周棱波,汪灿,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6]油菜核不育系827AB育性基因的SRAP标记. 黄团,黄先群,侯国佐,侯燕,李丽. 2011

[7]轮回选择法改良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恢复系群体品质(英文). 沈奇,秦信蓉,向阳,赵跃,杜才富. 2013

[8]棉花抗虫核不育系抗A3的培育及蜜蜂传粉制种研究. 张相琼,岳福良,周宏俊,胡吉远,王均明. 2003

[9]棉花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杂交成铃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涛,孟庆忠,王玉美,张成,易先达. 2017

[10]棉花核不育系8个杂交组合F_1代比较试验. 岳福良,张相琼,张小军,李文均,谢德华. 2013

[11]核不育系杂交棉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陈全求,蓝家样,韩光明,张志勇. 2015

[12]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ZH1A的选育及应用. 余华胜,张尧锋,林宝刚,华水金,丁厚栋,张冬青. 2013

[13]Bt抗虫核不育系S2-28A的利用. . 2007

[14]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ZHlA的选育及应用. 余华胜,张尧锋,林宝刚,华水金,丁厚栋,张冬青. 2013

[15]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空间诱变效应分析. 唐清杰,严小微,林尤珍,陈建晓,韩义胜,王效宁,孟卫东. 2013

[16]基因型效应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影响. 黄先群,唐丽,黄燕芬,颜怀珍. 1997

[17]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研究. 涂建,卢义宣,罗友金,辜琼瑶,李华惠,杨久,郭咏梅. 2003

[18]棉花核不育系杂交组合(F_1)研究初报. 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 2007

[19]水稻新品种中作58选育技术报告. 王国华,王寒梅,李德顺,阙更生,王淑敏. 2004

[20]水稻新品种垦稻95—4的选育及应用. 张国新,张秀和,李建广,甄翠荣.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