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对花生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天一

作者: 于天一;李晓亮;路亚;孙学武;郑永美;吴正锋;沈浦;王才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磷肥;花生;氮源;氮吸收;氮利用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9 年 45 卷 006 期

页码: 912-9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以多种方式影响作物氮吸收、利用.花生属于豆科作物,氮素营养来源包括土壤、肥料和根瘤固氮.本研究以山东省主推品种花育22号(大花生)和花育20号(小花生)为材料,设置5个施磷(P2O5)水平(0、45、90、135和180 kg hm–2),利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2年桶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提高了两花生品种肥料氮、土壤氮及根瘤固氮积累量,其中根瘤固氮积累量的增幅大于土壤氮和肥料氮,年份和品种间表现基本一致;随施磷量增加,根瘤数量、鲜重及根瘤固氮积累比例呈增加趋势,土壤氮、肥料氮积累比例呈降低趋势;施磷量在45~90 kg hm–2范围内,氮肥利用效率、荚果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磷量超过90 kg hm–2,上述三指标呈降低趋势或不再增加;磷肥农学效率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根瘤固氮积累量与荚果产量、植株全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氮、肥料氮积累比例及氮素荚果利用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瘤固氮积累比例与土壤氮和肥料氮积累量、供氮比例及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施磷能增加花生根瘤固氮供氮量及供氮比例,降低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依赖,但过量施磷不利于氮、磷效率和产量的提高.45~90 kg hm–2(P2O5)为花生适宜施磷量.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高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花生对氮素利用的差异. 郑永美,孙秀山,王才斌,郑亚萍,吴正锋,孙学武,于天一,沈浦. 2016

[2]不同花生品种(系)农艺性状对氮、磷、钾肥的响应. 吕建伟,李正强,马天进,陈锋,胡廷会. 2015

[3]花生的磷素营养特点及磷肥的施用. 赵志强. 1992

[4]磷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郑亚萍,王春晓,郑祖林,王鹏,冯昊,郑永美,于天一,王才斌. 2019

[5]小麦花生两熟制全年定量磷肥合理运筹研究. 孙秀山,王才斌,成波,张礼凤,郑亚萍. 1999

[6]花生施用磷肥增产效应分析. 王恒宇,武继承,王秋杰. 1995

[7]磷肥对花生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郑亚萍,信彩云,王才斌,孙秀山,杨伟强,万书波,郑永美,冯昊,陈殿绪,孙学武,吴正锋. 2013

[8]稻田水氮氧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氮利用的调控研究进展. 吴龙龙,田仓,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曹小闯,金千瑜. 2021

[9]羊尿氮对苜蓿和高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和氮利用的影响. 代先林,马晓颖,仝宗永,王瑜,李向林,柴旭旭,何峰. 2024

[10]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对青脚麻鸡氮利用效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杨家军,钱坤,许月英,章薇. 2015

[1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 王星凌,刘春林,赵红波,游伟,成海建. 2012

[12]低蛋白日粮技术在反刍动物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杨潇青,陈宁,聂存喜,马小雪,吕刚,张文举,吴妍妍. 2024

[13]营养液pH和氮形态对小白菜生长、氮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马庆旭,吴良欢,曹小闯,宓文海. 2015

[14]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 张锦源,李彦生,于镇华,谢志煌,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吴俊江,Stephen J Herbtert,金剑. 2021

[15]“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 2012

[16]间作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其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金婷,覃潇敏,覃宏宇,农玉琴,骆妍妃,韦持章,韦锦坚. 2022

[17]大气CO_2浓度增加与氮肥对棉花生物量、氮吸收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吕宁,尹飞虎,陈云,高志建,刘瑜,石磊. 2015

[18]施氮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土壤养分、N_2O排放的影响. 刘慧颖,韩瑛祚,华利民. 2013

[19]施用有机酸和氨基酸对烤烟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刘国顺,朱凯,武雪萍,郭桥燕,彭飒. 2004

[20]亚适宜温光环境下不同硝铵比营养液对黄瓜幼苗生长、氮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张小翠,刘玉梅,白龙强,贺超兴,于贤昌,李衍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