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MS法测定添食金属纳米颗粒后家蚕组织中的金属含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本高

作者: 袁本高;张东阳;李龙;武国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家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纳米铜;纳米二氧化钛;生物效应

期刊名称: 质谱学报

ISSN: 1004-2997

年卷期: 2017 年 02 期

页码: 256-26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添食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后家蚕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家蚕血液、中肠和丝腺中Cu和Ti元素含量的方法。实验中分别给5龄3天家蚕喂食浓度为500.00mg/L纳米Cu和纳米TiO2悬浮液;72h后,剪破家蚕腹足收集家蚕血淋巴,并解剖收集中肠和丝腺。实验发现,Cu和Ti元素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5和0.999 89,两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6.6%~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7%。结果表明,对于纳米TiO2实验组,家蚕血液和丝腺中的Ti元素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变化不大,而中肠的Ti元素含量明显增加为(181.46±9.58)μg/g,约为空白组含量(63.39±6.44)μg/g的3倍(p<0.05);在纳米Cu组中,家蚕血液中的Cu元素含量有轻微的变化,而中肠和丝腺中的含量增加较多,分别为(82.73±1.72)μg/g和(3.88±0.17)μg/g,约为空白组含量(11.68±0.46)μg/g和(1.77±0.26)μg/g的7和2倍(p<0.05)。该方法可准确地检测喂食纳米颗粒后,家蚕组织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可为进一步研究家蚕的纳米生物效应提供有力支持。

分类号: Q5-33`TB383.1

  • 相关文献

[1]微塑料富集金属铅元素的能力与特征分析. 高丰蕾,李景喜,孙承君,蒋凤华,王兵,何云红,郑立,王小如. 2017

[2]超声提取-ICP-MS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矿质元素. 杨喆,陈秋生,张强,刘烨潼,殷萍. 2019

[3]纳米铜对大鼠肝毒性相关蛋白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I(PEBP1)的分离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昭辉,薛慧文,荔霞,董书伟,申小云. 2013

[4]纳米二氧化钛改性LDPE薄膜中纳米钛粒子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研究. 黄皓,李莉,秦雨,罗自生,陈杭君,茹巧美. 2018

[5]纳米二氧化钛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吕露,安雪花,陈丽萍,柳新菊,关文碧,吴声敢,赵学平. 2018

[6]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猪苓中的微量及重金属元素. 马往校,聂刚,孙新涛,窦培,刘璐. 2017

[7]纳米二氧化钛对炭疽病菌的生物学效应. 王连平,许杰,金立新,方丽,谢昀烨,武军,王汉荣. 2021

[8]芒果叶提取液生物合成纳米TiO2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性能. 许青莲,黄锐函,李宣林,邢亚阁,税玉儒,吴林,于晋泽. 2021

[9]不同蛋白原料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 王威,门晓冬,薛敏,刘璐,范志影,包郁明,谷旭. 2024

[10]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的蛋白质组2-DE图谱分析. 高昭辉,董书伟,薛慧文,申小云,荔霞. 2012

[11]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毒死蜱的动力学研究. 刘祥英,李琼轩,柏连阳. 2011

[12]纳米铜毒性研究概况及展望. 荔霞,刘永明,齐志明,董书伟,刘世祥,万玉林,刘旭. 2009

[13]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相关蛋白过氧化氢酶的分离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董书伟,高昭辉,申小云,薛慧文,荔霞. 2012

[14]纳米铜防治柑桔贮藏病害效果评价. 王志静,蒋迎春,何利刚,吴黎明,仝铸,谭子善,陈卫国,吴述勇. 2013

[15]纳米二氧化钛在农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吴声敢,赵学平,苍涛,陈丽萍,徐明飞,王强. 2016

[16]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西藏冬虫夏草中的微量元素. 潘清灵,代安国,熊卫萍,洛桑,白玛旦增,谢荣,章卫民. 2014

[17]纳米铜、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1~30日龄清远麻鸡生长、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王一冰,邝智祥,叶金玲,范秋丽,张盛,蒋守群. 2021

[18]纳米TiO_2对卡洲萍同步富集水体中Cu(Ⅱ)与Cr(Ⅵ)的影响研究. 游海萍,汪婷,徐国忠,陈祖亮. 2013

[19]纳米铜毒性研究进展. 荔霞,刘永明,齐志明,董书伟,刘世祥,王胜义,万玉林,刘旭. 2010

[20]基于ICP-MS的早熟温州蜜柑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吴跃辉,李高阳,李志坚.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