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贡献率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俊

作者: 赵俊;段先琴;陈艳妮;汪文倩;曾袁琳珺;危文亮;孙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芝麻;蒴果;光合贡献率;粒重形成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21-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遮阴和环割处理分析了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鲜重和干重、每蒴籽粒鲜重和干重5个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影响及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下,除每蒴果皮鲜重外,其他4个性状与对照基本无显著差异,表明蒴果光合作用被抑制后能迅速被叶茎光合作用补偿;授粉后40 d(40 DAP)时大粒材料(L1)和小粒材料(S1)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均较为接近,意味着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叶茎光合作用对这些性状的贡献基本接近,且粒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蒴果的光合贡献有关。环割处理下,5个性状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表明环割处理后叶茎光合作用不能完全被蒴果所补偿,且对蒴果发育和粒重形成有显著影响;而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都随着蒴果发育而呈增加趋势,意味着蒴果光合作用可能具有补偿增强效应;尤其在40 DAP时期,L1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极显著高于S1,揭示大粒材料的粒重形成与其蒴果的较高光合贡献率有关。

分类号: S565.3

  • 相关文献

[1]芝麻不同部位开花结蒴规律及蒴果发育特性研究. 高桐梅,卫双玲,李春明,李丰,梅鸿献. 2013

[2]芝麻蒴果发育规律研究(英文). 高桐梅,卫双玲,李春明,李丰,梅鸿献. 2014

[3]芝麻蒴果表型数据采集研究进展. 赵巧丽,郑国清,张建涛,李国强. 2024

[4]芝麻蒴果及种子的生长发育特性. 张秀荣,孙建,霍磊,何平. 2007

[5]芝麻不同部位蒴果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品质表现. 高桐梅,卫双玲,张海洋,李春明,李丰,梅鸿献. 2013

[6]中小花型蝴蝶兰杂交特性和无菌播种培养研究. 李娜,廖飞雄,刘晓荣,连芳青. 2010

[7]甘薯“8129-4”蒴果子房三室的异常现象. 王大一,刘宇太,叶凤淑,张大鹏. 1991

[8]虾脊兰原球茎诱导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陈锦,杨侃侃,官迪,吴家梅,朱菲莹,易力雄,贺爱国. 2019

[9]钝叶酢浆草品种间杂交结实性分析. 唐小云,徐莲欢,常健超,林吴白羽,许巧贤,吴沙沙. 2023

[10]芝麻蒴果性状研究进展与展望. 师立松,高媛,周瑢,张秀荣,张艳欣. 2020

[11]橡胶树雌蕊特异结构的发现初报. 张源源,袁宏章,张晓飞,黄肖,李维国. 2016

[12]金线莲的结实特性和无菌播种培养. 卜朝阳,黄昌艳,闫海霞. 2014

[13]种子辐射处理对芝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卫双玲,张体德,卫文星,张海洋,路凤银,梅鸿献. 2000

[14]丘陵山区芝麻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 童晓利,李刚华,王庆南,赵荷娟,张海军. 2002

[15]芝麻新品种豫芝八号的选育. 卫文星,丁法元,卫双玲,张红. 1993

[16]芝麻新品种“吉芝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包淑英,林志,高海,王佰众,郗登宝. 2008

[17]贵州省小宗油料作物种质资源考察及评价. 李正强,冉启湖,任庭波,郭贵敏. 1996

[18]芝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刚华,童晓利,徐生,赵荷娟. 2002

[19]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高鸿善,柳家荣,屠礼传. 1992

[20]芝麻新品种辽品芝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德学,吴燕,刘澍才,孙会杰.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