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P标记分析生活力影响大豆中黄18种质遗传完整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栋

作者: 王栋;张志娥;陈晓玲;辛霞;辛萍萍;卢新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生活力;繁殖世代;AFLP;遗传完整性;种质保存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0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555-5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中黄18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时间(0、112、154和196d)老化处理,获得4个群体G0-1、G0-2、G0-3和G0-4,其发芽率分别为98.0%、95.0%、81.0%和79.0%。将这4个群体进行2次田间繁殖,得到4个繁殖一代群体G1-1、G1-2、G1-3和G1-4及4个繁殖二代群体G2-1、G2-2、G2-3和G2-4。以群体G0-1为对照,选用12对AFLP引物组合分析12个群体的遗传完整性。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群体与对照群体G0-1的等位基因频率t检验概率值均为1.00,即无显著差异。群体G2-4与对照群体G0-1的遗传相似系数仍高达0.9333,表明发芽率为79.0%群体的繁殖二代群体与对照群体的遗传相似性仍然较高。显著性t检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群体G0-1相比,群体G1-1、G2-1、G1-2和G2-2的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Ae)、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指数(I)差异不显著;群体G0-3、G0-4、G1-3、G1-4、G2-3和G2-4的上述遗传多样性参数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群体G0-1相比,群体G1-1、G2-1、G1-2和G2-2的稀有等位基因数无显著变化;而群体G0-3、G0-4、G1-3、G1-4、G2-3和G2-4的稀有等位基因数则大幅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与对照群体相比,由发芽率分别为98.0%和95.0%的群体更新的子代群体,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稀有等位基因数无显著变化,而由发芽率分别为81.0%和79.0%的群体更新的子代群体,则显著下降。因此,生活力下降比繁殖世代对大豆种质群体的遗传结构影响更大,建议初始发芽率为98.0%的大豆种质更新发芽率标准不应低于81.0%。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SSR标记分析种子老化及繁殖世代对大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王栋,卢新雄,张志娥,陈晓玲,辛霞,辛萍萍,耿立格. 2010

[2]繁殖群体量及隔离对蚕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刘敏,辛霞,张志娥,陈晓玲,张金梅,卢新雄. 2012

[3]繁殖世代对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卢新雄,陈晓玲,盛锦山,曹桂兰. 2003

[4]水稻种子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预警指标的研究. 卢新雄,陈晓玲. 2002

[5]低温贮藏下真空与非真空包装对小麦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周国雁,伍少云,徐伦. 2011

[6]有休眠棉种贮藏的研究. 杨伟华,许红霞,王延琴,冯新爱,匡猛. 2008

[7]AFLP技术运用于小麦种子超干燥保存遗传完整性的初探. 胡小荣,卢新雄,张云兰,张志娥,陈晓玲,辛萍萍. 2003

[8]AFLP分析人工老化对扁蓿豆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宿宇,王建光,卢新雄. 2012

[9]大豆种子在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与寿命关系研究. 周静,辛霞,尹广鹍,陈晓玲,张金梅,卢新雄. 2014

[10]保存大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策略:Ⅰ细化表型分级标准精细整理大豆库存种质. 闫龙,Nelson R L,常汝镇,邱丽娟. 2010

[11]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分析30份大豆种质遗传完整性. 夏冰,卢新雄,陈晓玲,任守杰,林凤,张志娥. 2007

[12]大豆地方品种遗传结构及其保存研究. 王俊,王林林,刘章雄,关荣霞,金龙国,李英慧,常汝镇,罗淑萍,邱丽娟. 2008

[13]繁殖世代对脱毒大蒜鳞茎综合品质的影响. 刘灿玉,樊继德,陆信娟,赵永强,张碧薇,杨峰. 2023

[14]马铃薯掰芽高倍繁殖方法的研究. 牛爱国,石杰,史广胜. 1990

[15]应用AFLP方法研究中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朱申龙,MortiML,RaoR. 1998

[16]中国稻种资源的研究进展. 应存山. 1992

[17]我国栽培果树的繁殖方式与种性保存. 张铁华,张加延,雷新涛,高丽红. 2013

[18]嘧啶醇对马铃薯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王鑫,韩志刚,张贺兰,张若晗,杨圆圆,赵永秀,郝文胜. 2020

[19]世界特种油料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王力军,严兴初. 2011

[20]小麦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张舒娜,崔学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