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录久

作者: 李录久;王家嘉;吴萍萍;黄厚宽;蒋荫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肥运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秸秆还田;白土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6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254-2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和不施氮的对照,共7个处理,分别为N80-0-20、N60-20-20、N40-30-30、N80-0-20+S、N60-20-20+S、N40-30-30+S和CK。水稻收获期采集代表性样品考察水稻产量结构性状,同时测定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分析籽粒和秸秆氮素含量,计算水稻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两年试验较不施分蘖肥的对照分别增产9.4%12.9%和7.4%8.9%。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后,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秸秆的对照分别提高10.2%23.4%和0.8%5.5%。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含氮量最高,较不施氮的对照提高11.3%,而秸秆含N量随中后期追肥比例的加大而提高。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水稻籽粒氮素吸收量,基-蘖-穗肥比例60-20-20处理最多,2011年较对照N80-0-20分别增加13.7%和24.8%,2012年提高14.5%和9.2%;秸秆氮素积累量则随中后期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基-蘖-穗肥比例40-30-30处理最多。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比例60-20-20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收获指数均最高,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最低。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中后期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则最高。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是60-20-20比例的处理最高,较对照N80-0-20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90和2.44 kg籽粒/kg N,氮肥利用率提高7.82和21.29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4.90和2.44个百分点。【结论】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安徽省江淮丘陵低产白土地区,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单季中稻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以60-20-20运筹方式较为适宜。

分类号: S141.4`S511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李录久,吴萍萍,耿言安,姚文麒,王家嘉. 2016

[2]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郭海,杨鹏金,李录久,汪家多. 2015

[3]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4]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高宇,杜二小,任永峰,李焕春,张鹏,梁广荣. 2020

[5]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赵锋,程建平,张国忠,徐得泽,吴建平,吴继洪,杨兆林,马焕新. 2011

[6]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 2011

[7]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农田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隽英华,何志刚,刘慧屿,刘艳,陈玥. 2023

[8]氮肥管理对秸秆还田下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赵士诚,魏美艳,仇少君,何萍. 2017

[9]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鑫,周卫,艾超,黄绍敏,梁国庆. 2020

[10]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杜二小,高宇,任永峰,李焕春,张鹏. 2021

[11]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胡聪聪,李红宇,孙显龙,王童,赵海成,范名宇,张巩亮. 2025

[12]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研究. 何成芳,朱鸿杰,孔祥强,何彩芬. 2017

[13]麦稻两季秸秆还田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杨美英,刘建,魏亚凤,李波. 2011

[14]中亚热带稻田不同耕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夏桂龙,刘金花. 2015

[15]秸秆还田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王会斌,杨滨齐,刘越,庄海,白武星,胡平,刘汝亮. 2014

[16]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滕晓龙,邓伟明,孙毛毛,柳开楼,李亚贞. 2014

[17]长期秸秆还田下基于东北水稻高产和钾素平衡的钾肥用量研究. 侯云鹏,刘志全,尹彩侠,孔丽丽,李前,张磊,王立春,徐新朋. 2020

[18]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2016

[19]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纪雄辉,田发祥,吴家梅,刘昭兵,彭华,张振兴. 2016

[20]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武际,王静,胡鹏,李立胜,桑亚松,李红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