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康乐

作者: 康乐;王海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智能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14 年 16 卷 01 期

页码: 16-2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推广最迅速的技术,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仍停留在以表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模式。这种经验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进度缓慢,难以满足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需求。而生物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使农作物育种变得更精确、更高效、更可控且可预见,可促进实现中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加速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作物新品种。着重介绍了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设计和智能不育这四种生物技术在水稻和玉米两大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业企业提供参考。

分类号: S336

  • 相关文献

[1]大豆分子的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 毕影东,李炜,肖佳雷,李琬,刘明,刘淼,张必弦,林红,来永才. 2014

[2]药用植物分子育种展望. 莫长明. 2017

[3]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 黎裕,王建康,邱丽娟,马有志,李新海,万建民. 2010

[4]辣椒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罗少波,李颖,王恒明,吴智明,何铁光. 2009

[5]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产业化对策. 林敏. 2021

[6]抗稻瘟病Pi2/9/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华丽霞,汪文娟,陈深,汪聪颖,曾烈先,杨健源,朱小源,苏菁. 2015

[7]黄淮麦区北片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帅,张希兰,张娜,赵明辉,乔文臣,孙丽静,李辉,傅晓艺,何明琦,纪军,李俊明. 2020

[8]菠菜性别基因X/Y连锁标记的筛选及应用. 刘丹丹,钱伟,张合龙,范桂彦,徐兆生. 2015

[9]小麦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张泽源,李玥,赵文莎,顾晶晶,张傲琰,张海龙,宋鹏博,吴建辉,张传量,宋全昊,简俊涛,孙道杰,王兴荣. 2023

[10]植物磷利用研究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 周德贵,周少川,王重荣,李宏,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陈宜波,吴玉坤. 2018

[11]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张分云,李宏,周向阳,王重荣,周德贵,赖穗春,陈立云,周少川. 2013

[12]畜禽分子设计育种. 霍艳军,金一,梁桂英,曹阳,金海国. 2007

[13]杂交水稻育种将迎来新时代. 邓兴旺,王海洋,唐晓艳,周君莉,陈浩东. 2013

[14]小麦籽粒硬度QTL的分析.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张平平,姚金保,何漪. 2022

[15]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万建民. 2007

[16]中科发早粳1号分子设计育种. 陈明江,刘贵富,肖叶青,余泓,李家洋. 2023

[17]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万建民. 2006

[18]分子设计育种在棉花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赵俊杰,任中英,章志强,张飞,刘艳改,贺昆仑,郭金峰,周晓箭,张文生,王海娟,李威,杨代刚. 2023

[19]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王建康,李慧慧,张学才,尹长斌,黎裕,马有志,李新海,邱丽娟,万建民. 2011

[20]中国茶树遗传育种发展、创新之回顾与展望. 王新超,王璐,郝心愿,李娜娜,黄建燕,丁长庆,杨亚军.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