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初显症叶龄与品种抗性关系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兰芝

作者: 田兰芝;路子云;路银贵;邸垫平;张爱红;苗洪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玉米粗缩病;初显症叶龄;抗性鉴定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13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82-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玉米粗缩病采用传统的以病情指数为评价指标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法和人工接种法,分析了不同抗性级别玉米自交系‘90110’、‘沈137’、‘DB544’、‘冀35’、‘丹360’、‘黄早四’、‘掖107’、‘掖478’、‘5003’田间自然发病严重度与人工接种发病的初显症叶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试验材料田间病指分布在2.85~65.84之间,人工接种致病病株初显症叶龄分布在4~15叶之间,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1)。通过建立田间发病严重度与人工接种条件下初显症叶龄间的回归方程,制定了以病株初显症叶龄为抗性评价指标的抗性划分标准:初显症叶龄小于6.27的为高感;初显症叶龄在6.27~10.32间的为感病;初显症叶龄在10.32~12.35间的为中抗;初显症叶龄在12.35~13.77间的为抗;初显症叶龄大于13.77的为高抗。新评价指标的采用不仅可以将每材料每重复接种株数从15株减少到3株,同时还将试验调查终止期从19片叶缩短到14片叶。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毒病鉴定.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苑森行,马淑文,李鹏,郑义. 2008

[2]玉米品种抗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杜琳琳,吕建颖,曹晓燕,饶鸣帅,施文娟,兰莹,孙枫,程兆榜,孟庆长,袁建华,周益军,周彤. 2017

[3]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邸垫平,路银贵,张爱红,杨菲,田兰芝,苗洪芹. 2021

[4]国外及国内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性鉴定及分析. 路银贵,邸垫平,苗洪芹,田兰芝. 2001

[5]玉米GY220×1145组合RIL群体粗缩病抗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陆虎华,薛林,徐辰武,黄小兰,胡加如,陈国清,程玉静,陈小晖,孙权星,彭长俊. 2012

[6]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代资举,王艳,王新涛,杨青,张莹莹,李保全,王立平. 2019

[7]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研究. 邸垫平,易晓云,苗洪芹,路银贵,田兰芝. 2012

[8]RBSDV所致玉米粗缩病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张爱红,任萍,邸垫平,苗洪芹,曹克强. 2011

[9]中国玉米杂交优势群主要种质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 路银贵,苗洪芹,邸垫平,田兰芝. 2010

[10]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陈艳萍,孟庆长,袁建华. 2008

[11]一种高通量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任春梅,杨柳,刘保申,袁建华,缪倩,陆芳,程兆榜. 2018

[12]玉米抗螟性离体鉴定的一种方法. 邱道寿,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李余良. 2008

[13]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及其鉴定与育种方法探讨. 石明亮,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陈国清,周广飞,张振良,程玉静,孙权星,冒宇翔,薛林. 2017

[14]玉米抗锈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与评价. 冒宇翔,薛林,王莉萍,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周广飞,张振良,赵浚宇,郝德荣. 2017

[15]山西省玉米品种穗腐病抗性鉴定. 张治家,李永华. 2017

[16]河南省夏玉米品种对6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 施艳,燕照玲,王珂,赵清爽,席靖豪,李冠楠,刘焱昆,袁虹霞,李洪连. 2019

[17]美国玉米自交系对4种病原茎腐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金柳艳,李明顺,王志伟,石洁,郭宁,刘树森,张海剑. 2019

[18]288份玉米种质资源普通锈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周天旺,王春明,张小杰,郭成. 2021

[19]玉米抗茎腐病种质筛选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吴强,徐红艳,陈光,冒宇翔,薛林,郝德荣,陈国清,张振良,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周广飞. 2018

[20]玉米新品种抗禾谷镰孢菌穗腐病鉴定与评价. 杨俊伟,王建军,赵变平,李彦良,贾鑫,王富荣.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