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氏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全

作者: 刘亚;杜军;赵刚;陈先均;李军;李强;李禾;凡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达氏鲟;人工繁殖;人工驯养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3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1710-17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全人工养殖条件下开展达氏鲟繁殖技术研究将有助于达氏鲟的保护和恢复。本研究选取人工驯养环境下的16尾成熟雌鱼和14尾成熟雄鱼,对其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人工养殖环境下,达氏鲟均能达到性成熟。经人工催产后,精子快速活动时间为100 s,寿命为420 s,卵径介于2.60~3.10 mm,产卵量为6500~71 500粒,但受精卵和孵化率较低,与野生种群存在较大的差异。经过129~146 h孵化,仔鱼大量孵出,鱼苗经11~13 d后,卵黄吸收完全,能获取外源营养,发育正常。在本次人工繁殖操控的条件下,成功获得达氏鲟鱼苗约10 000尾,可为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分类号: S965.215

  • 相关文献

[1]圆口铜鱼人工驯养繁育进展与展望. 孙志禹,朱挺兵,杨德国,李翀,吴兴兵. 2020

[2]两种不同模式人工驯养野生拉萨裂腹鱼试验效果比较. 王万良,李宝海,周建设,潘瑛子,张驰,龚君华,陈美群,扎西拉姆. 2016

[3]人工驯养栗蚕经济效益可观. 王德生. 2005

[4]苯扎溴铵对长臀鮠的急性毒性试验. 蒋晓红,张竹青,申晓东,张宗慧,关梅. 2011

[5]云南特有螺类光肋螺蛳主要生物学特征研究. 刘开润,朱挺兵,夏黎亮,梁用本,王春勇. 2021

[6]平胸龟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驯养. 魏成清,朱新平,陈永乐. 2005

[7]黄鲷Taius tumifrons(Temminck of Schlegel)的驯养及越冬技术探讨. 夏连军,施兆鸿,王建钢,赵荣兴,祝世军,洪志翔,王海平. 2002

[8]封面照片:红光熊蜂BombusignitusSmith. 安建东. 2009

[9]胭脂鱼的亲鱼培育技术初探. 邓晓川,郭静. 2011

[10]鲟鱼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向燕,孔杰,周洲,张龙涛,杨兴. 2013

[11]达氏鲟视网膜早期发育及其相关机能. 史玲玲,危起伟,柴毅,杜浩,李罗新,谢晓. 2013

[12]达氏鲟自噬基因MAP1LC3B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胡伟,许巧情,郭慧芝,李由申,韩盼盼,袁汉文,张书环,陈敦学. 2020

[13]达氏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刘亚,杨锐,陈叶雨,宋明江,颜其贵,龚全,李强,杨焕超,赖见生. 2018

[14]全人工繁殖达氏鲟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龚全,李强,杜军,赵刚. 2017

[15]达氏鲟幼鱼形态特征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 张涛,周剑光,吴金平,陈建武,何力. 2018

[16]达氏鲟dmc1基因的克隆及在精子生成中的表达分析. 向浩,叶欢,李创举,杨俊琳,厉萍,杜浩,危起伟. 2019

[17]达氏鲟内参基因β-actin、GAPDH和EF1-α的克隆及表达稳定性. 陈虎,汪斌,吴源冰,唐妮,齐锦雯,王书瑶,陈德芳,周波,李志琼. 2018

[18]达氏鲟生长激素基因cDNA克隆、表达及免疫荧光定位研究. 单喜双,岳华梅,陈细华,叶欢,杨晓鸽,李创举. 2015

[19]分光光度法测定达氏鲟精子密度标准的研究. 黄颖颖,陈先均,龙治海,杜军. 2014

[20]GH重组蛋白对达氏鲟生长、血液生化和体组成的影响. 李创举,单喜双,岳华梅,阮瑞,危起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