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桑蚕、家蚕LSP基因5'侧翼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顺明

作者: 唐顺明;沈兴家;张志芳;李奕仁;何家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桑蚕;家蚕;LSP;5′侧翼区;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03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39-4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根据已报道的家蚕朝日×东海的幼虫血清蛋白LS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克隆了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约1.9kb,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野桑蚕、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涵盖了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启动子区及其5’上游区;野桑蚕LSP基因5’侧翼区与朝日×东海LSP,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性达96.4%,其中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的同源性分别为91.6%,100%;家蚕苏·菊×明·虎的LSP基因5’侧翼区与朝日×东海LSP基因5’侧翼区的同源性达98.9%,其中第一内含子、第一外显子的同源性都为100%,核心启动子区具有典型的TATA盒,还有数种昆虫脂肪体内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共有序列和推定的激素响应元件等功能元件;野桑蚕的LSP基因启动子的5’上游区(-304~598bp)与J139家蚕丝素轻链基因第一内含子区域(7639~7933bp)的同源性达90.6%,-913~-1383bp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

分类号: Q78

  • 相关文献

[1]家蚕、野桑蚕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 李爱玲,徐安英,沈兴家,唐顺明,张志芳,潘沈元. 2004

[2]家蚕、野桑蚕海藻糖酶基因启动子的特性及其滞育激素的转录调节. 沈兴家,唐顺明,易咏竹,赵巧玲,张志芳,李奕仁,何家禄. 2004

[3]家蚕主要血浆蛋白质的发育变化及与其它蚕的比较研究. 李丰倩,黄君霆. 1989

[4]野桑蚕血缘对家蚕性状的影响. 肖金树,周安莲. 2004

[5]基于amy基因的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的系统发育关系. 刘俊凤,刘斌彬,董占鹏,余泉友,鲁成,陈义安. 2009

[6]多丝量家蚕品种9601×92的育成及推广. 石瑞常,顾寅钰,于振诚. 2008

[7]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对家蚕海龟蛋白(Bmtutl)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朱峰,高建华,张永红,肖圣燕,邵榆岚,唐芬芬,白兴荣. 2019

[8]家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Ⅰ2.0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沈兴家,赵巧玲,张志芳,李奕仁,何家禄. 2000

[9]家蚕NPV SOD基因序列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王文兵,季平,吴峻,何家禄,吴祥甫. 1999

[10]家蚕蛹线粒体DNA EcoRⅠ 1.9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沈兴家,赵巧玲,张志芳,李奕仁,何家禄. 2000

[11]家蚕淀粉酶基因(Bmamy2)的分子克隆及表达特征和序列分析. 董占鹏,刘俊凤,刘彬斌,鲁成. 2008

[12]家蚕体节极性基因(Bmdpp)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钱平,吴阳春,柴春利,代方银,鲁成. 2009

[13]家蚕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族基因Abcb6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栗凤鹏,吴金美. 2011

[14]两个家蚕CPFL表皮蛋白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刘惠芬,华丽峰,刘文光,娄齐年,衣葵花,李云芝,郭光. 2024

[15]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云南野桑蚕进化分析. 张永红,邵榆岚,苏振国,刘敏,廖鹏飞,李平平,白兴荣. 2020

[16]云南野桑蚕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张永红,李平平,邵榆岚,倪婧,刘敏,白兴荣. 2023

[17]用野桑蚕培育彩色茧蚕品种及其利用研究. 张友洪,肖丽蓉,肖文福,肖金树. 2009

[18]山东蚕研所家蚕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 顾寅钰,石瑞常,张凤林,王安皆,李化秀. 2004

[19]家蚕新品种“渝黔绿茧”原种饲养及产卵试验. 罗朝斌,代方银,黄桂辉. 2007

[20]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黄茧的选育及应用初探. 罗朝斌,代方银,姜虹,鲁成,韩世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