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居龙

作者: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束兆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噻虫胺;吡蚜酮;稻飞虱;防治效果;安全性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1-17

摘要: 为明确噻虫胺和吡蚜酮复配增效作用,开发新型防治稻飞虱的复配药剂,笔者利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明确复配药剂对田间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和对天敌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与吡蚜酮按3:1、2:1、1:1、1:2和1:3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以1:2的比例复配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吡蚜酮SC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久性,制剂用量为300~375 mL/hm~2时,药后1天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速效性优于吡蚜酮,药后35天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持效性优于噻虫胺,与吡蚜酮无差异,且对低龄、高龄若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30%噻虫·吡蚜酮SC对稻田蜘蛛安全,可大面积应用于水稻生产。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氰氟虫腙与醚菊酯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于居龙,缪康,赵来成,束兆林,姚克兵,杨红福,庄义庆. 2016

[2]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张建华,姚克兵,方继朝,罗光华,吴进才,戈林泉. 2021

[3]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控制效果及蜘蛛安全性研究. 张新凤,张国,于居龙,方继朝,罗光华,朱凤,束兆林. 2022

[4]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1. 秦双,陈海燕,吉训聪,林珠凤. 2013

[5]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涂学为,安静杰,窦亚楠,高占林,党志红,潘文亮,赵国存,李耀发. 2020

[6]噻虫胺在花生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刘同金,付亚萍,赵亚,宋国春,于建垒,李瑞娟,门兴元,李丽莉. 2020

[7]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拌种防治麦蚜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 2013

[8]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张静,陈利标,闫超,叶火春,韩丙军,冯岗. 2019

[9]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中的分布动态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 王容燕,高波,盖宏宇,李秀花,陈书龙,马娟. 2024

[10]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11]三种杀虫剂对莲缢管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魏林,段科平. 2014

[12]3种杀虫剂对杏树桃粉大尾蚜的防治试验. 武海斌,张坤鹏,杨福,于欣,张学萍,孙瑞红. 2012

[13]水稻带药移栽对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廖永林,李燕芳,刘明津,肖汉祥,张振飞,张扬,朱均权. 2013

[14]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水稻对稻飞虱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方继朝,吴进才,姚克兵. 2019

[15]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 韩民利,郑振宇,邢春强,张薇. 2017

[16]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效研究. 王果红,肖汉祥,刘光华,熊艺霖. 2021

[17]5%吡虫啉乳油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程英,金剑雪,李忠英,李凤良. 2008

[18]70%噻虫嗪WS对水稻壮苗及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付佑胜,赵桂东,刘伟中. 2012

[19]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示范试验. 肖汉祥,周振标,陆世忠,李燕芳. 2019

[20]新型制虫剂"制虱酮"防治稻飞虱试验. 邓平华,潘英,黄秀清,陈业荣,陈炳旭,朱绍先.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