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罗非鱼的微卫星分子鉴定和遗传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红梅

作者: 宋红梅;白俊杰;全迎春;李胜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微卫星;种质鉴定;遗传结构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006-1304

年卷期: 2008 年 16 卷 06 期

页码: 46-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77对微卫星引物对奥利亚(Oreochromis aureus)、尼罗(O.niloticus)和橙色莫桑比克(O.mossambicu)3种罗非鱼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7个微卫星鉴定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的特异位点6个(UNH636、UNH117、UNH172、UNH738、UNH878和UNH896);尼罗罗非鱼的特异位点5个(UNH913、UNH907、UNH222、UNH980和UNH880)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特异位点6个(UNH876、UNH899、UNH853、UNH932、UNH933和UNH773),任意一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其它两种罗非鱼不具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利用这17个位点检测三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1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8.35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MEGA4软件作图,进行聚类分析,确立了三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结果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三种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0941、0.5490和0.2588,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089、0.7230和0.26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869、0.7149和0.1643。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分析显示奥利亚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群体的亲缘关系近。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 陈雪峰,李红霞,俞菊华,唐永凯,李建林. 2009

[2]微卫星标记分析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潜力. 杨弘,李大宇,曹祥,邹芝英,肖炜,祝璟琳. 2011

[3]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与尼罗罗非鱼差异位点的筛选. 宋红梅,白俊杰,叶星,刘宇飞. 2008

[4]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MyoD1和MyoD2基因特征及差异. 卢中华,俞菊华,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阮瑞霞,杨光. 2010

[5]罗非鱼雌、雄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董在杰,农肖颖,黄代中,李丽娟,佟雪红. 2007

[6]两个罗非鱼杂交组合亲本群体与杂种F_1的AFLP分析. 周远扬,叶星,卢迈新,黄樟翰,白俊杰,高风英. 2007

[7]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SRY基因同源克隆和序列分析. 杨弘,夏德全,许广平,何杰,曹丽萍,吴婷婷. 2005

[8]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 王金龙,杨弘,吴婷婷,张志伟. 2007

[9]小麦叶锈菌SRAP标记体系的优化与验证. 陈万权,郄彦敏,蔺瑞明,徐世昌. 2009

[10]4个虹鳟养殖品系的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浩,鲁翠云,郭薇,孙效文. 2013

[11]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宋红梅,白俊杰,叶星,全迎春,李胜杰. 2009

[12]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全迎春,刘宇飞,白俊杰. 2011

[13]微卫星标记分析3个耐寒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桑滨,鲁翠云,李超,孙效文,李丹彤. 2017

[14]四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微卫星分析. 张庭,卢迈新,叶星,全迎春,高风英,黄樟翰,白俊杰. 2009

[15]同种罗非鱼(Tilapia)不同地区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肖炜,杨弘,李大宇,罗永巨,邹芝英,祝璟琳. 2010

[16]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的计算机化鉴定. 宋红梅,白俊杰,刘宇飞,李胜杰. 2008

[17]尼罗罗非鱼不同品系间mtDNA D-loop差异分析. 肖炜,李大宇,邹芝英,祝璟琳,韩珏,杨弘. 2016

[18]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不同选育世代间遗传潜力分析. 王腾,肖炜,李大宇,邹芝英,祝璟琳,乐贻荣,杨弘. 2014

[19]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选育群体世代间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 刘志刚,曹建萌,高风英,可小丽,王淼,衣萌萌,卢迈新. 2021

[20]利用微卫星PCR分析普安乌骨鸡的遗传结构. 唐继高,朱丽莉,李洪曙,王清颖,韩雁雁.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