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镉吸收动力学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龙

作者: 王龙;高子平;李文华;徐莜;张长波

作者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生态毒理与环境修复研究中心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环境污染修复研究中心;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关键词: 水稻;吸收动力学;镉(Cd);转运效率;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植物生理学报

ISSN: 2095-1108

年卷期: 2016 年 01 期

页码: 125-1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对19份水稻核心种质和5份水稻品种的幼苗耐镉特性和镉离子(Cd~(2+))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幼苗的根系生物量和镉含量都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在0~4.45μmol·L~(-1)的外界环境中,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根系的Cd~(2+)吸收动力学特征都符合米氏方程,但特征值F_(max)和K_m在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F_(max)最小为37.8nmol·g~(-1)(DW)·h~(-1),最大为87.5 nmol·g~(-1)(DW)·h~(-1)。当根系F_(max)值高于55.5 nmol·g~(-1)(DW)·h~(-1)时,地上部的Cd~(2+)积累动力学特征也符合米氏方程;但当根系F_(max)值小于50.8 nmol·g~(-1)(DW)·h~(-1)时,地上部的Cd~(2+)积累动力学特征却符合线性方程,此时截距a与K_m值有密切关系,K_m值为0.5~1.3μmol·L~(-1)时a为正,K_m值为2.9~3.9μmol·L~(-1)时a为负。在4.45μmol·L~(-1)的Cd胁迫环境下,根系和地上部的Cd积累量与米氏方程的F_(max)和线性方程的斜率b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Cd转运效率既与环境中的Cd~(2+)浓度有关,也与地上部的Cd积累特性有关。地上部Cd积累特性符合线性方程的水稻品种,其转运效率随着环境中Cd~(2+)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升高,而地上部Cd积累特性符合米氏方程的水稻品种,其转运效率往往随着环境中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些结果说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对Cd~(2+)的吸收存在不同的阻控机制,Cd~(2+)吸收特性和转运效率在基因型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系F_(max)小且地上部线性方程斜率b也小的基因型多为根系Cd积累量低和Cd转运率低的低积累种质资源。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李永夫,罗安程,黄继德,魏兴华. 2006

[2]水稻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固定方法的研究. 华海霞,梁永超,娄运生,张杰. 2006

[3]土壤镉积累农田水稻安全种植区判别技术研究. 赵玉杰,刘潇威,唐世荣,李野,师荣光,高尚宾. 2011

[4]水稻幼苗镉积累特征和离体叶片耐镉性的基因型差异. 王龙,杨益新,高子平,尹洁,刘洋,张长波,汤继华,刘仲齐. 2016

[5]改良剂对根际土壤-水稻系统中镉运移的影响. 李义纯,王艳红,唐明灯,巫彬芳,李林峰,艾绍英,凌志祥. 2019

[6]不同镉浓度下水稻和小麦生长、籽粒镉吸收特征及土壤镉临界值研究. 黑儿平,郭晶晶,马山,胡超群,何明江,樊红柱,杨泽鹏,秦鱼生,上官宇先. 2025

[7]重度镉污染农田蚕豆对镉的富集与转运效率. 王艳兰,李基光,向兰舟,王利群,王素华,汤睿. 2021

[8]水肥耦合对橡胶苗生物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研究. 张耀华,华元刚,林钊沐,茶正早. 2009

[9]不同Cd污染程度下穇子品种Cd富集与转运效率研究. 李基光,王艳兰,王利群,汤睿,陈光辉. 2021

[10]不同镉污染土壤下水稻镉富集与转运效率. 杨洋,孟桂元,马国辉,陈艳艳. 2018

[11]TaPHR1基因对小麦苗期耐低磷特性的影响. 张超,李兴锋,鲍印广,王洪刚,童依平. 2014

[12]不同钾效率烟草品种钾素吸收特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 孟祥宇,梁太波,刘芳,余涵,胡利伟,张艳玲,周汉平,张仕祥,尹启生. 2019

[13]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吸收动力学特性. 洪春来,王卫平,朱凤香,陈晓旸,薛智勇,王润屹. 2011

[14]真江蓠对氨氮去除效率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温珊珊,张寒野,何文辉,张饮江,徐姗楠,何培民. 2008

[15]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无机氮吸收动力学特征. 张贵龙,赵建宁,刘红梅,秦伟,吴钰明,杨殿林. 2013

[16]米氏凯伦藻生长对磷的响应及其吸收动力学研究. 周钦,马增岭,袁兴伟,沈盎绿. 2017

[17]茶树氮磷钾营养的品种间差异——Ⅱ.茶树不同品种对磷和钾吸收的动力学. 伍炳华,韩文炎,姚国坤. 1991

[18]茶树氮素利用效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初探. 王新超,杨亚军,陈亮,阮建云. 2005

[19]不同基因型小白菜硝酸盐积累量差异研究. 赵首萍,张瑞麟,徐明飞,郑纪慈. 2009

[20]茶树氟吸收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磊,阮建云.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