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建国

作者: 王建国;张佳蕾;郭峰;耿耘;杨莎;孟静静;唐朝辉;李新国;万书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油安全;农业结构;种植制度;豆科作物;玉米‖花生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663-6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豆和饲草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主体的北方现代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粮油安全生产、饲草的供应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生产布局看,北方区域(东北、西北及黄淮海)是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杂豆以及饲草作物苜蓿的主要产区.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68%和66%、花生分别占全国的63%和70%.其次,从豆科作物的生态效益来看,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态位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北方豆科作物种植模式主要有:单作、间套作(玉米‖大豆、花生,玉米‖蚕豆、玉米‖豌豆等)、轮作(大豆-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绿豆-冬小麦等)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其中,玉米‖大豆、花生宽幅间作是农业部在黄淮海区域主要推广模式,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矛盾,大幅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国家农业政策调控,培育和推广大豆和花生耐阴、抗旱、高产及玉米矮秆、抗旱、高产新品种,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服务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和作用.

分类号: S344

  • 相关文献

[1]灌溉模式与种植方式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董姗,王皓,贾倩民,常生华,ShahzadAli,刘永杰,张程,侯扶江. 2020

[2]磷胁迫下豆科作物的基因调控. 周克琴,孟英,张秋英,刘洪家,金剑,刘居东,王光华. 2009

[3]斯氏假单胞菌A1501固氮调节基因glnK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何升,高淼,李红权,陈明,徐玉泉,张维,平淑珍,陆伟,ClaudineElmerich,林敏. 2006

[4]豆科作物调控共生固氮响应干旱胁迫机制研究进展. 张立军,陈艳秋,宋书宏. 2013

[5]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娟,林位夫,周立军,郑定华,陈俊明,黄坚雄,潘剑. 2014

[6]禾豆间作与施氮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海星,常生华,贾倩民,周大梁,张程,刘永杰,李红,侯扶江. 2021

[7]“极早熟豌豆”在春季的前茬利用. 焦彬,梁德印. 1964

[8]不同豆科作物与燕麦间作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和根际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 冯晓敏,胡跃高,张卫建,曾昭海. 2015

[9]一种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有效性的方法. 刘志芳,НАУМОВ Г.Ф,КИСЕЛь М.С.. 2003

[10]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效应研究进展. 孙岩,乔月彤,赵强,胡延峰,朱英华,赵培国,宋立成,夏海勇. 2024

[11]滨海盐碱地苜蓿-小黑麦轮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网络结构的影响. 张京磊,王国良,吴波,贾春林,张进红,周圆,马冰. 2024

[12]大理州烤烟套种豆科作物优势品种筛选. 王德勋,蒯雁,罗王勇,郭江城,邹炳礼,张忠武,周敏,杨景华,范志勇. 2021

[13]氟磺胺草醚对不同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菌的影响. 陈未,李江叶,刘丽珠,童非,戴群,高岩. 2021

[14]甘蔗与豆科作物不同间种模式研究. 王维赞,李长宁,李毅杰,罗亚伟. 2015

[15]四种豆科作物的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 邹长明,王允青,刘英,张晓红,唐杉. 2015

[16]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菊生,孙楠,徐明岗,秦道珠,李冬初,申华平. 2007

[17]风沙区豆科作物根瘤菌接种试验研究. 高婷,朱建宁,李凤霞,纪立东. 2010

[18]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的影响. 孙楠,秦道珠,申华平,孙玉桃,谢慧兰. 2008

[19]种植方式与施氮对西北旱区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魏正业,张海星,石薇,常生华,张程,贾倩民,侯扶江. 2022

[20]利用~(15)N天然丰度法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固氮能力. 姚允寅,陈明,马昌磷,王志东,侯景琴,张丽红,骆永云.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