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和UV-B辐射胁迫及其互作对白沙蒿抗性生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晓栩

作者: 韩晓栩;赵媛媛;张丽静;郭丁;傅华;李永善;杨成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沙蒿;干旱;UV-B辐射;类黄酮;脂肪酸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109-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白沙蒿为试验材料,在干旱(D)、UV-B辐射(U)和干旱与UV-B辐射复合(D+U)胁迫下,从幼苗生长、膜脂氧化、次生物质类黄酮、脂肪酸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了干旱和UV-B辐射胁迫及其互作对白沙蒿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D和U处理下,白沙蒿幼苗叶、茎、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积累减少,株高、叶面积和相对含水量(RWC)降低。D+U处理缓解了D和U处理造成的白沙蒿生物量的下降。D和U处理下,叶相对电导率(REC)显著升高;D+U处理的REC显著下降。D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分别为对照(CK)的1.65和3.69倍,而U处理MDA含量和LOX活性无显著变化;D+U处理MDA含量和LOX活性分别为D处理的66.69%和44.00%。D和U处理类黄酮含量分别为CK的1.25和1.37倍;D+U处理类黄酮含量为D处理的1.57倍。D处理未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显著变化,U处理造成IUFA显著降低,为CK的91.96%;D+U处理IUFA为U处理的1.08倍。结果表明,干旱和UV-B辐射胁迫引起的膜损伤是造成白沙蒿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干旱和UV-B辐射复合胁迫通过增加类黄酮含量、抑制LOX活性和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效应产生叠加作用,缓解了彼此对白沙蒿造成的膜损伤。

分类号: S793.9

  • 相关文献

[1]水分胁迫下白沙蒿幼苗抗性与其膜脂构成关系研究. 缪秀梅,张丽静,陈晓龙,吴淑娟,牛得草,傅华. 2015

[2]干旱和臭氧浓度升高对元宝枫早生和晚生叶片色素和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李丽,牛俊峰,文志,崔健,王效科. 2016

[3]4种柑橘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生物活性成分. 杨华夏,曹雪丹,林玉丹,叶丽姿,汤莹琪,李佳. 2024

[4]不同啃食强度对白沙蒿影响的初步研究. 周志宇,付华,陈善科,朱兴运,苏振军,王长命,塔拉腾,青松. 2000

[5]几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曾彦军,王彦荣,萨仁,田雪梅. 2002

[6]阿拉善飞播区白沙蒿利用率的研究. 周志宇,吴彩霞,傅华,张冈,马斌,左秀娟. 2006

[7]阿拉善荒漠不同密度白沙蒿人工种群生长、繁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周志宇,李锋瑞,陈亚明,吴彩霞,傅华,李雪瑞. 2004

[8]白沙蒿肌动蛋白基因核心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张一弓,张丽静,刘永红,傅华. 2009

[9]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飞播区白沙蒿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 付华,周志宇,陈善科. 2001

[10]不同种植年限白沙蒿对根际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 马月婷,张丽静,杜明新,周志宇,牛得草,张宝林. 2014

[11]阿拉善退化沙地飞播植物群落演替趋势研究. 周志宇,张冈,马斌,张莉丽,高文星. 2007

[12]白沙蒿杀虫活性初探. 刘权,贺原花,李勇胜,刘畅宇,柳春梅,王有年,傅华. 2018

[13]电场对白沙蒿和沙蒿瘦果粘液粘附功能的影响. 那日,杨生,黄洪云. 2005

[14]我国北方草地6种乡土植物抗逆机理与应用. 南志标,王锁民,王彦荣,傅华,李春杰,段廷玉. 2016

[15]电场处理后白沙蒿气孔密度及分布对沙地干旱胁迫的响应. 那日,杨生,黄洪云. 2005

[16]白沙蒿. 时永杰,高万林. 2003

[17]增强的UV-B辐射对黄瓜(Cucumis sativus)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侯扶江,李广,贲桂英. 2001

[18]UV-B辐射对大豆和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侯扶江,贲桂英. 1999

[19]增强UV-B辐射对光氧化水稻812HS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王林叶,吉冰璇,曾彦达,张启军,张美萍,吕川根. 2020

[20]UV-B与重金属Cd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王萍,杜一民,杨杰,车文艳,高欢欢,赵惠燕,胡祖庆,胡想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