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栋

作者: 陈栋;卓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生产贸易;发展策略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01 期

页码: 10-12

摘要: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中国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纵观中国红茶6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5个阶段:1840年以前的创始与发展阶段,1840~1886年的兴盛与辉煌阶段,1886~1949年的衰落阶段,1850~1988年的振兴发展阶段和1989年至今的产品结构优化阶段。本文概述了我国红茶的分布区域、种类、品质特点、生产规模,以及科研机构对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分析了中国红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依靠科技、优化红茶产品结构、加快建立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和打造茶叶著名品牌的中国红茶产业发展主要策略。

分类号: F426.82

  •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2017年世界香蕉生产贸易可视化分析研究. 胡小婵,李晓娜,谢龙莲,李一萍,曾安逸,曾筱芬. 2020

[2]欧洲梨生产贸易现状及主要出口国竞争力分析. 李亮,王文辉. 2023

[3]世界马铃薯生产及其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刘洋,罗其友,高明杰. 2011

[4]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5]色差法监测红茶发酵适度技术. 赵飞,马圣洲,吴琴燕,姚克兵,庄义庆. 2017

[6]茶黄素及其母体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 雷志伟,郭灿,郑文莉. 2016

[7]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8]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9]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10]红茶通氧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相变化分析. 潘科,沈强,申东,杜晓. 2014

[11]“岳山红”冷泡饮用法探研. 朱海燕,王秀萍,陈宪智. 2015

[12]5类久安古树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测定. 杨春,周雪,郭燕,胡伊然,周顺珍,郑文佳. 2016

[13]茶花红茶窨制技术初探. 申东,何萍,喻园,范定松,张畅,喻云春. 2017

[14]福建省乌龙茶、红茶中部分农药残留及日摄入量评估. 林虬,张居德,苏德森,姚清华,颜孙安. 2013

[15]引进晒青、摇青工艺降低夏秋红茶苦涩味的研究. 杨拥军,钟兴刚,粟本文,李彦,谭正初. 2014

[16]真空微波脱除红茶中咖啡碱的工艺研究. 马圣洲,赵飞,吴琴燕,陈露,董占波,庄义庆. 2016

[17]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吴琴燕,杨敬辉,陈宏州,张文文,狄华涛,肖婷,庄义庆. 2012

[18]叶面肥喷施对茶叶中GABA含量的影响. 吴琴燕,杨敬辉,陈宏州,陈露,庄义庆. 2013

[19]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红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 吴琴燕,马圣洲,张文文,庄义庆. 2014

[20]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