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育期淹涝对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小飞

作者: 刘小飞;刘祖贵;肖俊夫;刘战东;宁东峰;赵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淹涝;叶绿素相对含量;气孔导度;产量

期刊名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937-94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明淹涝条件对夏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在防雨棚下开展了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淹涝的桶栽试验.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淹涝1,3,5,7,9 d;以不淹水(适宜水分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在苗期和拔节期受淹涝的影响最大,抽雄吐丝期次之,灌浆期淹涝的影响最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气孔导度(Gs)在拔节期受淹涝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灌浆期的影响最小;淹涝解除后,SPAD和Gs因补偿生长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苗期淹涝的恢复能力最强,并随淹涝时期后移呈减少趋势;拔节期淹涝对穗部性状及产量影响最大,苗期淹涝次之,灌浆期淹涝的影响最小.建立了玉米减产率与不同生育期淹涝历时的数学模型,依据其关系推算出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淹涝天数只要分别不超过1.5,2.0,1.5,6.5 d就可以把减产率控制在10%以内,分别超过4,5,4,10 d减产率可达2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涝渍灾害损失的评估和农田排水方案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淹涝胁迫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刘祖贵,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巩文军. 2014

[2]淹涝对夏玉米形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冯跃华. 2010

[3]江苏沿海地区播期与密度对早熟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高进,蔡立旺,施洋,施庆华,王永慧,杨华,王为,孙艳茹,王海洋,陈建平. 2020

[4]Ⅱ优898产量对旱涝急转的响应规律研究. 高芸,胡铁松,齐学斌,袁宏伟. 2020

[5]耕作方式对淹涝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单兴斌,刘登望,李林,曾红远,王飞,万书波,郭峰,张佳蕾. 2018

[6]孕穗期杂交中稻对淹涝胁迫的响应. 邹宇傲,吴启侠,周乾顺,朱建强,晏军. 2023

[7]表土干旱和根信号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郭安红,李凤民,李召祥,庞斌双,山仑. 1999

[8]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 赵永平,张恩和,潘永东,包奇军. 2008

[9]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越,王创云,邓妍,张丽光,赵丽,王晋,郭虹霞,王陆军. 2015

[10]施氮量对不同品种高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宇,高悦,周紫阳,王江红,吕鹏飞,唐玉劼,张洪友,王威. 2024

[11]黄淮海平原作物高效用水与高产协同策略(英文). 黄桂荣,刘晓英,钟秀丽. 2014

[12]黄淮海平原作物高效用水与高产协同策略(英文). 黄桂荣,刘晓英,钟秀丽. 2014

[13]不同施氮量辣椒的冠层光谱特征. 聂克艳,黎瑞君,岳延滨,李莉婕,孙长青,彭志良,赵泽英. 2014

[14]C_3与C_4植物不同发育期及生态条件下相对含量比较. 张丽,张桂芳,丁在松. 2015

[15]基于激光散射图像小麦叶片叶绿素检测研究. 张翠红,张小娟,朱大洲,王成. 2012

[16]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刘艳昆,闫旭东,徐玉鹏,岳明强,肖宇,刘忠宽. 2012

[17]玉簪属植物的光合特性. 唐玲涵,杨胜俊,杨澜,石乐娟,王维泽,方立,田应庄. 2022

[18]外源调节剂对淹涝水稻幼苗株高及碳水化合物消耗的影响. 武辉,向镜,陈惠哲,张玉屏,张义凯,朱德峰. 2018

[19]不同专用肥施肥水平对柠檬幼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红明,李进学,杜玉霞,龙春瑞,周先艳,董美超,岳建强. 2017

[20]景天新品种晋美的抗寒性研究. 郭美芳,温辉芹,裴自友,程天灵,李雪,卢成达,张立生,朱玫.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