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不同部位类胡萝卜素合成动态及抗氧化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包怡红

作者: 包怡红;罗浩;何伟伟;汪雨茜;周芷亦;李大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籽粒;发芽;不同部位;类胡萝卜素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0 年 06 期

页码: 40-45+3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以黄玉米种子为原料,研究其在发芽过程中种胚、胚芽和胚根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合成动态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发芽率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2~36 h间是玉米籽粒的出芽时间。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种胚、胚根和胚芽的鲜重呈现上升趋势,且种胚鲜重>胚芽鲜重>胚根鲜重。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种胚和胚根的总类胡萝卜素积累量增加,而胚芽中的总类胡萝卜素积在36~48 h和60~72 h增加极为显著。种胚、胚根和胚芽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物质以叶黄素为主,胚芽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胚根和种胚。玉米籽粒发芽72 h时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发芽前的6.19倍。同时,胚芽和种胚中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分别达到了8.01μmol TEAC/g和8.51μmol TEAC/g,胚根则相反。故发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中不同部位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胚芽的抗氧化活性。

分类号: TS210.1

  • 相关文献

[1]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发芽玉米中类胡萝卜素富集的影响. 汪雨茜,何伟伟,李大婧,包怡红,刘春泉,宋江峰. 2019

[2]玉米籽粒低氧胁迫发芽期间主要生理生化和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 尹永祺,吴进贤,刘春泉,李大婧,杨润强,顾振新. 2014

[3]玉米套黄豆经济施用尿素试验报告. 罗世洪. 1981

[4]对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探讨. 佟屏亚. 2015

[5]影响玉米摘穗过程中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因素分析. 范国昌,王惠新,籍俊杰,曹文虎,刘焕新,郝金魁,陈德润,周祖锷,王士怀. 2002

[6]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 王云美,高祥扩,冯素芬,杨克昌,江鲁华,赵自仙,李丽争. 2014

[7]高光谱图像信息检测玉米籽粒胚水分含量. 田喜,黄文倩,李江波,樊书祥,张保华. 2016

[8]玉米籽粒油脂性状的间接选择和遗传改良. 赵自仙,江鲁华,高祥扩,杨克昌,李丽争. 2013

[9]风扇筛式清选装置在牧神4YZT-7自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上的应用. 张俊三,何义川. 2015

[10]高光谱成像技术和主成分分析识别玉米籽粒的胚(英文). 黄文倩,李江波,张驰,张保华,张百海. 2012

[1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籽粒形态测量. 王传宇,郭新宇,温维亮,苗腾. 2011

[12]玉米自动化考种过程的粘连籽粒图像分割. 张新伟,易克传,刘向东,赵学观,程昕昕,高连兴. 2018

[13]玉米籽粒考种信息获取装置设计与试验. 宋鹏,张晗,王成,罗斌,赵勇,潘大宇. 2017

[14]玉米籽粒机械裂纹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新伟,易克传,刘向东,赵学观. 2019

[15]玉米早期籽粒中强表达启动子的筛选. 王莉,王作平,张中保,白玲,吴忠义. 2020

[16]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米籽粒中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武巍,蔡玉红,樊慧梅,张国辉,杨建,王巍巍,魏春雁. 2020

[17]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玉米籽粒萌发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何伟伟,罗浩,周芷亦,李大婧,包怡红,符群,宋江峰,张钟元. 2020

[18]高赖氨酸玉米. 孟昭东. 1999

[19]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因素及育种策略. 王俊强,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浦子钢,韩业辉,于运凯,马波. 2012

[20]四川盆地西北部农田土壤-玉米作物重金属富集及相关性评价. 马成卫,孟建军,上官宇先,何明江,陈琨,喻华,曾祥忠,秦鱼生,郭松,汪录英.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