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短尾大眼鲷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丹

作者: 熊丹;李敏;陈作志;李永振;李玉芳;黄梓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群判别;遗传结构;线粒体控制区;短尾大眼鲷;南海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5 年 02 期

页码: 27-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海南沙西南陆架6个地理位点采集224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采用线粒体控制区(mt DNA D-loop区)序列分析了其种群遗传结构,探讨了6个采样位点之间短尾大眼鲷种群归属关系。所得224条同源序列D-loop片段(729 bp)中检测到101个突变位点和9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172种单倍型;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980 5~0.997 1)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48 2~0.060 9)的特点;系统发育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成对的Fst分析显示南海各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遗传分化不显著,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分支或聚簇;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的短尾大眼鲷群体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南海海域的6个短尾大眼鲷群体属于同一种群,该结果为今后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渔业资源共享和争取捕捞配额提供了依据。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南海短尾大眼鲷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及种群判别分析. 熊丹,李敏,李永振,李玉芳,张魁. 2016

[2]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南海圆舵鲣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李敏,李玉芳,张鹏,陈作志. 2016

[3]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闫龙,宋娜,王俊,鹿志创,高天翔. 2015

[4]南海北部海域多齿蛇鲻的种群分析. 孙冬芳,董丽娜,李永振,卢伟华,李希国,于杰,黄梓荣,艾红,朱文聪,崔科,李娜娜. 2010

[5]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的估算. 孙典荣,邱永松. 2003

[6]基于海表温和水深的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渔场分析. 范江涛,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晏然,陈作志. 2019

[7]五种鲟鱼线粒体控制区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王巍,朱华,胡红霞,田照辉,董颖. 2009

[8]鲟鱼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向燕,孔杰,周洲,张龙涛,杨兴. 2013

[9]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申绍祎,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刘绍平. 2017

[10]史氏鲟和达氏鳇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牛翠娟,胡红霞,罗静,李陈. 2010

[11]4种鲟鱼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巍,朱华,胡红霞. 2012

[12]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长江口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丽婷,赵峰,张涛,纪严,庄平. 2019

[13]中国近海黑鲷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龚金波,苏天凤,夏军红,龚世园,江世贵. 2006

[14]凡纳滨对虾亲本和子一代群体的线粒体DNA遗传特征研究. 陈薇,马凌波,马春燕. 2016

[15]条石鲷养殖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孙鹏,李杰,尹飞,彭士明,柳敏海,施兆鸿. 2011

[16]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研究. 肖志忠,肖永双,任桂静,高天翔,涂登志,韩志强,马道远,徐世宏,刘清华. 2013

[17]长江上游中华金沙鳅和短身金沙鳅线粒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龙安雨,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周湖海,段辛斌. 2020

[18]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我国马鹿亚种的系统进化关系. 涂剑锋,杨福合,邢秀梅,查代明,李一清. 2010

[19]根据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野生唇(鱼骨)的种群遗传结构. 佟广香,匡友谊,尹家胜,耿龙武,徐伟. 2011

[20]鲮原种群体的D-loop序列分析. 朱彩艳,江世贵,张殿昌,夏军红,苏天凤.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