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三叶草杂种F_1代后代鉴定及核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尚佳

作者: 任尚佳;王明玖;黄帆;何丽君;白春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蒙农三叶草1号;白三叶;杂种F1代;根尖染色体;核型分析

期刊名称: 畜牧与饲料科学

ISSN: 1672-5190

年卷期: 2014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16-21

摘要: 蒙农三叶草1号与白三叶远缘杂种F1代为高度不育植株,在田间栽植的前2年仅开花,不结实,但是从第3年之后出现结实现象。为了探索F1代的结实机理,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杂种F1代所结种子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鉴定,并对根尖染色体压片条件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表明,F1代所结种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在40~48范围内变动,个别细胞中有染色体加倍现象和混倍体现象。杂种F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0,蒙农三叶草1号为48。6~3植株的种子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4,初步确定为杂种F1代与蒙农三叶草1号自然回交所得,其核型公式为:2n=30m+14sm,属于2A型。

分类号: S541.2

  • 相关文献

[1]高加索三叶草、白三叶及其4个杂交后代株系的核型比较. 李晓秀,王明玖,黄帆,周莹. 2016

[2]用HBSG法对多枝赖草、普那菊苣根尖染色体进行C-分带的研究. 葛荣朝,赵茂林,赵宝存,沈银柱,黄占景. 2006

[3]中华花龟(♂)、乌龟(♀)及其杂种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贺刚,何力,文平,喻亚丽,吴斌,王生,付仁英. 2017

[4]朱顶红杂种F_1代性状分析. 吕文涛,娄晓鸣,周玉珍,成海钟,汪巧玲. 2018

[5]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_1代染色体及同工酶比较. 贺刚,何力,方春林,许映芳,费春平,丁立云. 2012

[6]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染色体及同工酶比较. 贺刚,何力,方春林,许映芳,费春平,丁立云. 2012

[7]玉米杂交F_1代秃尖与亲本秃尖相关性研究. 王明泉. 2001

[8]喀斯特地区林下白三叶-麦冬混播体系群落特征. 池永宽,熊康宁,董颖苹,张锦华. 2015

[9]24种白三叶种质材料在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彭昭良,宋凤鸣,徐义炎,吴彩琼,刘建华,李金博. 2015

[10]复合菌对白三叶生长性能的研究. 王小利,杨春燕,张文,舒健虹. 2015

[11]俄罗斯白三叶在贵州南部的引种试验初报. 何静,陈瑞祥,刘秀峰. 2013

[12]白三叶根际解无机磷菌株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英文). 刘晓霞,陆瑞霞,王小利,李显刚,姚拓. 2012

[13]不同栽培年限白三叶产草量的研究. 何静,毛中丽,曾华. 2007

[14]白三叶基因工程改良研究进展. 齐广勋,王金刚,杨向东,郭东全,薛健,张原宇,李启云,董英山. 2011

[15]白三叶不同叶龄叶片对不同季节温度适应的生理调控机理. 张玥,周瑞莲,梁慧敏,张婷凤. 2016

[16]白三叶高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 齐广勋,杨向东,隋丽,张正坤,郭东全,钱雪燕,邢国杰,杨静,董英山,王金刚,李启云. 2011

[17]无机磷溶解菌RW8的筛选、鉴定及对白三叶促生效果研究. 蔡璐,王小利,陈莹,王子苑,李小冬. 2017

[18]牧草引种应注意的事项. 邹本福. 2000

[19]应用体外产气与活体外消化率法评定盛花期白三叶牧草营养价值. 张桂杰,罗海玲,张英俊,王海,朱虹,孟慧,岳度兵,闰乐艳. 2010

[20]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徐震,于应文,常生华.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