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抗源区分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练云

作者: 练云;魏荷;王金社;张辉;雷晨芳;李金英;卢为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强致病力;抗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2 年 010 期

页码: 2443-24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glycines, SCN)引起的病害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随着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X12的出现及LY1线虫群体的合成,国际通用的Riggs和HGtype2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模式已不能将4号生理小种、X12线虫群体、LY1线虫群体有效区分,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区分这3个线虫群体的简易鉴定方法,为SCN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感病品种在病土中繁殖备用接种的胞囊;用兴县灰皮支(ZDD2315)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 Lee为感病对照,接种鉴定;若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均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X12线虫群体;若兴县灰皮支表现抗病而PI567516C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4号生理小种;若PI567516C表现抗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LY1线虫群体。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我国优异抗源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能有效区分目前报道的具有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X12和LY1线虫群体。本研究结果对筛选抗源、调查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线虫致病基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病多基因聚合体YW243的选育研究. 辛志勇,徐惠君,谢皓,林志珊,张增艳,牛永春,吴立人,马有志,杜丽璞. 2003

[2]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毒性及其变化动态的研究. 雷财林,王久林,蒋琬如,凌忠专. 2000

[3]大豆抗灰斑病菌多个生理小种资源的筛选. 吴秀红. 2003

[4]山西省古交市大豆胞囊线虫新小种X12分布调查. 练云,王金社,魏荷,李金英,弓贵明,王树峰,张晶鹏,李茂林,郭建秋,卢为国. 2021

[5]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动态的鉴定和监测研究. 齐军山,王寿华,胡起宇. 2001

[6]连作条件下大庆和安达地区大豆胞囊线虫毒力类型鉴定研究. 陈井生,李肖白,李泽宇,周长军,罗璇,王东,段玉玺,陈立杰. 2015

[7]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练云,王金社,李海朝,魏荷,李金英,武永康,雷晨芳,张辉,王树峰,郭建秋,李月霞,李志辉,靳巧玲,徐淑霞,张志民,杨彩云,于会勇,耿臻,舒文涛,卢为国. 2016

[8]抗病基因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选择作用(英文). 于佰双,段玉玺,王家军,李进荣,陈立杰. 2009

[9]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与致病性变异研究进展. 陈井生,李肖白,李泽宇,刘冰,于吉东,潘红丽. 2010

[10]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密度及生理小种分布研究. 张武,项鹏,杨树,李艳杰,李宝华,吴俊彦. 2024

[11]大豆种质资源对胞囊线虫病1号、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曹广禄,赵雪,王强,孟宪新,魏淑红,韩英鹏,武小霞,李文滨. 2014

[12]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其比较电泳研究. 陈品三,胡起宇,王寿华. 2003

[13]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其鉴定技术. 李长松,李林,陈品三. 2000

[14]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源筛选及应用研究进展. 刘佩印. 2005

[15]2015-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病调查. 尤佳,李进荣,甄善继,董丽伟,王建丽,胡岩峰,申忠宝,王家军. 2024

[16]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田中艳,高国金,周长军,杜志强,吴耀坤,王明泽,杨柳,李建英. 2007

[17]一种从大豆胞囊线虫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 练云,冯文强,雷晨芳,李金英,武永康,王庭峰,陆莉莉,卢为国. 2016

[18]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车建美,刘波,张彦,苏明星,朱育菁,郑雪芳. 2011

[19]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与无致病力菌株生长竞争关系的研究. 朱育菁,周涵韬,刘波,张赛群,朱红梅,朱航,车建美,曹宜. 2004

[20]大麦黄花叶病和抗病育种. 陈晓静,沈会权.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