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秧盘对机插双季稻株型与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春

作者: 叶春;李艳大;曹中盛;黄俊宝;孙滨峰;舒时富;吴罗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育秧盘;机插;双季稻;株型;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0 年 34 卷 005 期

页码: 435-4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旨在阐明不同育秧盘对机插双季稻株型与产量的影响.[方法]以4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毯状盘(CK)、钵体盘(D1)和钵体毯状盘(D2)3种育秧盘试验,系统测定了不同育秧盘处理下早、晚稻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结构.[结果]1)不同秧盘处理秧苗素质表现为CK>D1>D2;机插时,D2处理下秧苗整体机插质量最优,表现在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D2均优于CK,提高了栽插质量;2)D2处理下秧苗返青快,拔节期后分蘖快,孕穗期分蘖数D2>D1>CK,有效促进了茎蘖成穗,直接影响产量;从SPAD值看,早晚稻孕穗期时,D2处理下秧苗叶片SPAD值比D1处理平均高出3.2%,比CK处理平均高出9.2%,可有效促进光合作用,为增产提供了营养保障;3)产量数据显示,早晚稻均以D2处理产量最高,早稻分别比CK和D1增产13.04%和1.65%,晚稻分别增产30%和19%,平均比对照(CK)育秧机插增产20%;具体表现在D2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数多,结实率和千粒重指标好.[结论]与毯状盘和钵体盘相比,钵体毯状盘可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在江西双季稻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分类号: S223.91%S511.045%S511.4+2

  • 相关文献

[1]"早籼晚粳"双季机插周年氮肥高效运筹研究. 李阳,杨晓龙,汪本福,张枝盛,李进兰,程建平. 2021

[2]氮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秀斌,徐新朋,孙静文,梁国庆,刘光荣,周卫. 2016

[3]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张结刚,张美良,王璠,潘晓华. 2016

[4]机插双季稻育秧适宜播种量研究.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潘晓华,吴斯骏,严志雁,张灿权,嵇素霞. 2018

[5]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 郑晓微,吴树业,刘姗,范小娟,王建军. 2014

[6]浙东地区双季稻机插秧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 苏柏元,滕飞,徐一成,朱德峰. 2014

[7]宁波双季稻机插产量15t·hm~(-2)栽培技术探讨. 苏柏元,滕飞,陈惠哲,朱德峰. 2015

[8]安徽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冯骏,徐秀娟,余友玲,刘劲松,金四九,周永进,吴文革,陈刚,许有尊. 2014

[9]对华南双季稻作区一种水稻株型模式的研究. 高云,涂从勇. 2002

[10]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双季稻株型性状研究. 李艳大,叶厚专,舒时富,陈立才,李星,王康军,董希慧,万鹏,刘丕莲. 2013

[11]简捷高效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唐克,单金友,吴雨熙,王蕊,关莹,付鸿博,王肖洋. 2021

[12]不同基本苗机插对连粳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谭维娜,王宝祥,杜永,李筠. 2015

[13]南方粳型超级稻不同方式超高产栽培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郭振华,荆爱霞,李华,王永芳,於永杰,钱宗华,李杰,钱银飞,霍中洋,张洪程. 2012

[14]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曹开蔚,熊多根,程飞虎,彭春瑞,黄大山,陈忠平. 2013

[15]直播、机插与手栽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稻米品质比较研究. 杨波,徐大勇,张洪程. 2012

[16]麻纤维膜在机插早稻硬盘育秧中的应用效果. 金关荣,徐绍才,茅国夫,王军伟,陈常理,骆霞虹,朱关林,张加强. 2013

[17]适宜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蒋明金,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徐文波,秦鱼河. 2020

[18]施氮量对免耕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徐一成,朱德峰,陈惠哲. 2014

[19]穗肥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章飞杰,徐学珍,钱海平,裘雪龙,陈惠哲. 2020

[20]3种复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 袁晓娟,孙知白,杨永刚,林郸,郭长春,文艳芳,郭兴新,杨志远,陈宗奎,徐富贤,马均,孙永健.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