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超

作者: 张超;邓星星;马越;赵晓燕;李武

作者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果蔬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打瓜;酿酒酵母;GC-MS;电子鼻;挥发性物质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18 期

页码: 241-245+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采用GC-MS、电子鼻技术和感官评价结合的方法评价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研究分别使用红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果酒专用酿酒酵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酒曲酵母为发酵菌种,对打瓜汁进行发酵、陈酿,比较4种打瓜酒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和风味特征。结果显示4种打瓜酒中分别检测出21、23、28和18种挥发性成分,红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发酵打瓜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戊酯(17.2%),果酒专用酿酒酵母和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打瓜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癸酸乙酯(22.7%和18.8%),酒曲酵母发酵打瓜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辛酸乙酯(18.3%);电子鼻检测发现酒曲酵母发酵打瓜酒与其它3种打瓜酒风味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油脂香和草香气较明显。结合GC-MS、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采用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生产的打瓜酒总体风味最佳,香气浓郁、酒香和果香协调。

分类号: TS261.1

  • 相关文献

[1]野生酵母和商品酵母发酵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刘峻溪,姜凯凯,韩爱芹,李蕊蕊,赵新节,孙玉霞,王世平. 2016

[2]不同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分析. 张鹏,陈帅帅,李江阔,徐勇,李博强. 2019

[3]混菌发酵产酶活性与苹果酒风味物质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曾朝珍,康三江,张辉元,慕钰文,袁晶,张海燕,张霁红,宋娟,张芳. 2020

[4]不同酿酒酵母对菠萝果汁发酵特性的比较. 姜永超,李柳基,袁源,胡小军,马丽娜,龚霄,林丽静. 2018

[5]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1-MCP处理对线椒低温贮藏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6

[6]酵母提取物和迷迭香提取物对鲈鱼风味的影响. 姚晓波,熊光权,乔宇,汪兰,吴文锦,丁安子,李新,石柳. 2020

[7]窖藏和冷藏条件下鸭梨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岳盈肖,何近刚,赵江丽,闫子茹,程玉豆,武肖琦,王永霞,关军锋. 2021

[8]不同包装对甜椒贮后货架期挥发性物质及理化品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李江阔,张鹏,陈绍慧. 2016

[9]利用电子鼻对不同梨品种进行区分的初步研究. 李国鹏,贾惠娟,李红旭,滕元文. 2011

[10]通过挥发物鉴别葡萄变质状态-基于长光程红外光谱和简易电子鼻阵列. 郑文刚,矫雷子,赵贤德,董大明. 2016

[11]基于电子鼻和GC-MS对优质稻谷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万忠民,张崇彬,邓铭杰,马佳佳,李心悦,刘兵. 2022

[12]干燥温度对紫苏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 卢江长美,张超,马越,赵晓燕. 2016

[13]运用电子鼻快速鉴别滩羊不同体重阶段的滩羊肉. 侯鹏霞,柴君秀,周玉香,马吉锋,李颖康. 2016

[14]基于电子鼻和GC-MS评价不同品种葡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颜廷才,邵丹,李江阔,张鹏,陈绍慧. 2015

[15]运用电子鼻快速鉴别滩羊不同体重阶段的滩羊肉. 侯鹏霞,柴君秀,周玉香,马吉锋,李颖康. 2016

[16]电子鼻检测冷冻罗非鱼肉的研究. 李来好,王国超,郝淑贤,杨贤庆,岑剑伟,黄卉,魏涯. 2012

[17]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环境气味电子鼻判别模型的研究. 蓝江林,刘波,陈峥,宋泽琼,林娟. 2012

[18]基于HS-SPME-GC-MS和E-nose分析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中椰肉的挥发性物质变化. 王媛媛,沈晓君,陈华,阚金涛,宋菲,张建国,张玉锋,龚胜华. 2025

[19]'巴梨'和'早红考密斯'梨汁品质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易岸威,程红,程玉豆,滑竺青,杨壮,王永霞,关军锋. 2024

[20]5个柠檬品种果皮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王小柯,罗怿,郑乾明,林乾,韩秀梅,李金强,蔡永强,李文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