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品种南粳44米质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文军

作者: 董文军;田云录;张彬;陈金;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开放式增温;稻米品质;淀粉;蛋白质;关键酶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5 期

页码: 832-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同步性,日最低气温升幅大于日最高气温升幅。利用稻田开放式增温系统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稻米品质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增温处理均明显提前了水稻的灌浆结实期,并改变了灌浆期高于35℃高温的出现日期和天数,引起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RVA特征谱、淀粉组分、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明显变化。稻米的整精米率显著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总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籽粒中支/直淀粉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夜间增温的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最多,全天增温的支/直比提高最多,比常规对照分别下降4.5%和提高4.6%。灌浆前期3种增温处理均降低了籽粒ADPG-PPase活性,而灌浆中后期表现不一致。增温处理对籽粒SBE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增温处理下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最终黏度、消解值和回复值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全天增温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增幅最大,白天增温的最终黏度和回复值降幅最大。增温处理均降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全天和夜间增温差异显著,分别较常规对照降低5.6%和4.0%。灌浆前期3种增温处理均降低籽粒GS、GOGAT活性,灌浆中后期有所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预期的气候变暖将使稻米的加工、外观品质变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可能受灌浆前期ADPG-PPase活性的影响较大,而支链淀粉含量受SBE活性的影响较大。蛋白质的合成与灌浆前期GS和GOGAT活性关系密切。因此,增温对稻米品质及关键酶的影响较为复杂。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2]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3]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孟英,陈金,唐傲,张喜娟. 2016

[4]水稻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动态研究. 孙玉友. 2011

[5]淀粉合成关键酶对水稻粘特性的影响. 孙玉友. 2006

[6]早籼稻米RVA谱特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温度效应特征. 王丰,程方民,钟连进,孙宗修. 2003

[7]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进展. 赵江红,郭龙彪,钱前. 2008

[8]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唐绍清. 1998

[9]播期和收获期对水稻“丰两优1号”品质的影响. 谢黎虹,叶定池,陈能,段彬伍,许萍,朱智伟. 2008

[10]PP333对黑麦草生长和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王锁民,张洪荣,周志宇. 1994

[11]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累积动态差异. 董明辉,谢裕林,乔中英,刘晓斌,吴翔宙,赵步洪,杨建昌. 2011

[12]玉米-大刍草杂种F_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陈菁. 2017

[13]不同含水量的豌豆种子萌发时物质动员及代谢研究. 杨红,王锁民. 2002

[14]淀粉和蛋白质组成对裸大麦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 刘新红,党斌,吴昆仑,迟德钊. 2014

[15]贵紫麦品种(系)品质分析及评价. 钱小康,徐如宏,李鲁华,何方,任明见. 2019

[16]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淀粉中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 康海岐,孟宪昉,连喜军. 2014

[17]不同筋力面筋蛋白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陈建省,田纪春,吴澎,邓志英,郭启芳,刘金栋. 2013

[18]花期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乔江方,李萍,张美微,李川,朱卫红,代书桃,黄璐,宇婷,郭国俊,牛军,刘京宝. 2019

[19]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部分营养成分的积累. 王康君,郭明明,孙中伟,张广旭,陈凤,李强,樊继伟. 2019

[20]C型不育玉米品种授高油花粉后的子粒品质变化. 范弘伟,宋同明,张林.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