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红碎茶初制过程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陆锦时
关键词: 花香红碎茶;传统红碎茶;初制过程;化学变化;儿茶素;芳香物质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4 年 S1 期
页码: 22-27
摘要: 以四川中叶群体种三级鲜对为原料,在相同制茶条件下,分别按花香红碎茶传统红碎茶制法引进青茶的做青工艺技术)和传统红碎茶(对照)工艺进行试验,观察初制过程的茶叶化学变化,以阐明其工艺效应.结果表明,摇青5h左右,水分仅减少4.36%,减少量较相同时间的传统制法萎凋叶低6.38%;初制过程儿茶素呈下降趋势,经揉切、发酵后,l—EGC和l—EGCG的保留值较传统制法分别高7.43%和21.92%.晒青过程氨基酸呈上升趋势;摇青开始,含量逐渐下降.传统制法萎凋过程呈波浪形变化,揉切开始,含量趋向减少.水溶性糖的变化趋势与传统制法大致相同,至干燥结束,水溶性糖的总量稍有下降.花香茶的香气主要在做青工序形成.与传统制法比较,这一阶段出现了新的微量成份,如鸢尾酮及其它未被鉴定的微量香气物质.制成毛茶后花香茶香气浓缩物的得率为924PPm,传统红碎茶为353PPm.制茶过程内含化学成份变化的这些特点,形成了花香红碎茶的独特品质风格.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3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特征及萜烯指数分析. 杨春,郭燕,周顺珍,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2]茶树嫩芽芳香物质不同HS-SPME萃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龚雪,周顺珍. 2015
[3]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 杨春,周雪,莫雪,郭燕,胡伊然,龚雪. 2017
[4]不同矮化砧木对“寒富”苹果果实芳香物质的影响. 于年文,刘志,王宏,张秀美,里程辉. 2014
[5]采收时间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的影响. 商佳胤,田淑芬,朱志强,李树海,集贤,高扬. 2013
[6]不同气调方式对甜樱桃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张鹏,王云舒,李江阔,颜廷才. 2016
[7]葡萄冷藏时间对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张鹏,邵丹,李江阔,颜廷才,陈绍慧. 2016
[8]水蜜桃果皮中色素和芳香物质变化与其内在品质的相关性. 周慧娟,杜纪红,苏明申,陈翅宏,张夏南,叶正文,李雄伟. 2019
[9]华莱士瓜果实采后芳香物质成份的GC/MS分析. 秦海峰,王建平,李可昌. 2007
[10]番茄果实风味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张莉,胡志峰,邵景成,耿新军. 2020
[11]1-MCP结合纳他霉素对富士苹果贮后货架品质和芳香物质的影响. 张鹏,李鑫,李江阔,周斌. 2016
[1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分析龙眼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张义,高蓓,徐玉娟,温婧,潘思轶,张名位. 2010
[13]2种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香气的影响. 谢辉,白世践,张雯,伍新宇,周晓明,郭春苗,潘明启,卢春生. 2014
[14]葡萄芳香物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牛帅科,杨丽丽,孙聪伟,陈展,宣立锋,魏建国,赵艳卓,褚凤杰. 2017
[15]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谢辉,孙峰,陈光,张雯,郭春苗. 2013
[16]华冠苹果的芳香物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阎振立,张全军,张顺妮,王志强,过国南. 2006
[17]菠萝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何应对,魏长宾,李绍鹏,李瑞梅,孙光明. 2007
[18]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芳香成分的影响. 赵峰,王少敏,高华君,孙山. 2006
[19]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 刘明池,郝静,唐晓伟. 2008
[20]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特征芳香物质及相关因素的变化. 刘春香,何启伟,艾希珍.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