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引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类群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金良

作者: 李金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俄引改良系;特殊配合力;类群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2 年 09 期

页码: 11-13

摘要: 黑河市地处我国高纬寒地,玉米种质遗传基础异常狭窄,引进吸收外来种质是拓宽黑河地区玉米种质资源基础的有效途径之一。以25份俄罗斯极早熟玉米种质改良系及代表国内主要种质类群的4个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俄引种质改良系与测验种间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25份俄引种质改良系划分为四大类群,即唐四平头群:黑育e1、黑育e10、黑育e11、黑育e12、黑育e13、黑育e15、黑育e19、黑育e24、黑育e25,Reid群:黑育e2、黑育e6、黑育e7、黑育e9、黑育e21、黑育e22,Lancaster群:黑育e4、黑育e5、黑育e8、黑育e14、黑育e20,旅大红骨群:黑育e3、黑育e16、黑育e17、黑育e18、黑育e23。其结果为这批材料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俄引玉米改良系综合农艺性状评价和抗病鉴定分析. 李金良,王振华,巩双印,张宏宾,张崎峰,陈海军,蔡鑫鑫. 2012

[2]SSR标记用于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的研究. 李凌雨,榎宏征,浓沼圭一,佐藤尚,闫彩清,王学雄. 2002

[3]玉米抗禾谷镰孢菌穗粒腐病种质资源鉴定. 苏爱国,王帅帅,段赛茹,张如养,邢锦丰,杨扬,宋伟,赵久然. 2021

[4]黑龙江省部分常用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郑德刚,李明顺,王振华,金益. 2006

[5]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董昕,李淑君,杨华,官玲,付忠军,祁志云,金川,余雪源,易红华,陈荣丽,张丕辉. 2019

[6]玉米Tuxpeno选系的配合力研究.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 2009

[7]玉米选系窄基础材料组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石明亮. 1997

[8]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 李娟,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赵丽. 2011

[9]玉米子粒不同发育阶段脱水速率的遗传分析. 张凤启,张君,张莹莹,丁勇,齐建双,谷利敏,穆心愿,赵发欣,马智艳,夏来坤,唐保军. 2021

[10]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分析. 邵广忠. 2008

[11]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高根来,张风琴. 2001

[12]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研究. 卢庭启,蒋晓芳,王秀全,何丹,税红霞,庞启华. 2018

[13]10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阳康春,蒙月群,刘大海,阳俭,周颀. 2011

[14]玉米DH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相关分析. 王金艳,李刚,马骏,刘欣芳,王贺,姜敏. 2012

[15]25份美国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赵鑫哲,刘文娟,张丰屹,杨致远,张德贵,李明顺,李新海,雍洪军,王宏伟. 2020

[16]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王建军,雍洪军,张晓聪,李明顺,张德贵,白丽,高志强,张世煌,李新海. 2012

[17]13份玉米自选系配合力分析. 姚玉波,赵东升,刘继忠,郭永利,张树权. 2022

[18]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潜势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铁双贵,卢彩霞,丁勇,郑用链. 2002

[19]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种质的遗传分析. 史桂荣. 2001

[20]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 陈亮,张德贵,史振声,赵刚,白丽,张世煌,李明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