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中麦175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广才

作者: 赵广才;张铁恒;王秀红;陈新民;王德森;何中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中麦175;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08 年 2 期

页码: 95-9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麦175于2007年5月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宜北部冬麦区中上等肥力的中壤和轻粘壤条件下种植。气温在16~18℃、土壤含水量在16%~18%时播种,基本苗一般以225万~300万/hm~2为宜。冬前麦田管理要注意查苗补苗,适时冬灌、及时镇压。春季田间管理,要注意化控防倒,重施拔节肥、轻补开花肥和适量叶面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中麦175的引育及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虎梦霞,刘效华,杨文雄. 2014

[2]油莎豆新品种苏油莎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陈华涛,顾和平,张红梅,李红飞,黄萍霞. 2012

[3]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纳添仓. 2002

[4]微量营养素强化作物食品及消费需求研究. 邵丹青,王霰,于跃波,郭斐,王磊,张勇,董志忠. 2017

[5]不同水分条件下广适性小麦品种中麦175的农艺和生理特性解析. 李兴茂,倪胜利. 2015

[6]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 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艳,肖永贵,李法计,张勇,李思敏,夏先春. 2015

[7]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赵洪亮,马瑞昆,贾秀领,侯立白,刘恩才. 2009

[8]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美微,谢旭东,王晨阳,马耕,卢红芳,周国勤,谢迎新,马冬云. 2016

[9]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时晓伟,冯刚,胡云霖,夏时云,石斯发,张起军,王建贺,肖建国,王继忠. 2004

[10]滴灌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 薛丽华,胡锐,赛力汗,雷钧杰,乔旭,陈兴武. 2013

[11]陇东地区1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田斌,倪胜利,李兴茂. 2019

[12]甘肃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周刚,张文涛,鲁清林,白玉龙,汪恒兴,张耀辉,张礼军. 2019

[13]兰天系列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的育成. 王晓旭,鲁清林,张礼军,白玉龙. 2019

[14]北疆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耐旱性研究. 阿布都瓦斯提·买买提,雷钧杰,张永强. 2019

[15]新疆冬小麦品种苗期磷效率差异研究. 周广威,张少民. 2020

[16]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和节水性状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赵洪亮,马瑞崑,刘恩才,贾秀领,张全国,侯立白,张丽华,姚艳荣,杨利华. 2006

[17]冬小麦品种抗、感白粉病性能变异动态研究. 王海燕,张忠山. 1999

[18]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19]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付佳祥,李晓爽,刘宏权,党红凯,于丽娜,可艳军,马俊永. 2021

[20]2000—2015年国家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胡学旭,孙丽娟,周桂英,吴丽娜,陆伟,李为喜,王爽,杨秀兰,宋敬可,王步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