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的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灿1,2
作者: 郭灿1,2;岳晓凤1,3,2;白艺珍1,3,2,4;张良晓1,5,3,2;张奇1,5,3,2,4;李培武1,5,3,2,4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预警模型;分类矩阵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017 期
页码: 3426-34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花生极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本研究拟在前期创建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预测预警模型基础上,通过系统性应用研究,明确模型主要技术参数与实际应用效果,为预测评估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方法】利用前期建立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选择1个地理变量(纬度)和3个气候变量(收获前一个月8:00—20:00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日平均气温)作为模型数据的关键输入参数,预测2019和2020年我国花生主产区153个主产市(县)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采用免疫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上述产区共2164份花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获得这些产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数据。根据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测定结果,计算模型应用的准确率、精准率、灵敏度和假阳性率,明确应用效果。【结果】累计预测的153个市(县)中,共预测出125个低风险区,其中116个与实际测定评估结果相吻合,有9个实测评估高风险产区被预测误判为低风险产区(假阴性)。共预测出28个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高风险产区,其中15个与实际测定评估结果相吻合,有13个实测评估低风险产区被预测误判为高风险产区(假阳性)。该模型预测结果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5.61%,假阴性率为8.49%,假阳性率为5.88%。【结论】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为科学指导我国产后花生收储与利用,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损失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TS222.1
- 相关文献
[1]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胡东青,庞国兴,张治宇,刘爱华,陈欣,张建成. 2011
[2]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对我国居民消费安全和花生产业的影响. 丁小霞,李培武,周海燕,白艺珍,印南日. 2011
[3]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中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方法. 丁小霞,李培武,白艺珍,周海燕,印南日. 2011
[4]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颖,王建忠,林秋君,郭春景,任志莹,李会,陈芳芳. 2019
[5]辽宁花生主产区黄曲霉毒素调查与分析. 王颖,王建忠,林秋君,李广,郭春景,吴限鑫,李会,任志莹,陈芳芳. 2021
[6]花生中巨大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抑制. 孔青,迟晨,单世华,李琦玉. 2015
[7]基于UPLC-MS-MS技术快速测定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 孟繁磊,宋志峰,牛红红,蔡红梅,何智勇,李刚. 2018
[8]花生黄曲霉毒素国家标准与绿色贸易壁垒. 段淑芬,胡文广,戴良香. 2006
[9]山东省花生产区土壤和荚果中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郭志青,吴菊香,张霞,于静,许曼琳,陈殿绪,张智猛,李新国,于建垒,刘同金,迟玉成,万书波. 2019
[10]花生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机制研究进展. 崔梦杰,柴芃沛,郭俊佳,黄冰艳,董文召,韩锁义,张新友. 2021
[11]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防控技术. 张建成,江晨,李双铃,杨伟强,王才斌,单世华. 2006
[12]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抗性及其与花生安全贮藏关系的分析. 王后苗,潘婷,魏杰,雷永,吕建伟,成良强,徐辰武,廖伯寿. 2018
[13]应用暴露限值法评估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 白艺珍,丁小霞,李培武,周海燕,印南日. 2013
[14]2017年花生主产区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分析. 程果,陈娜,王少军,胡东青,庞国兴,高连喜,张智猛. 2018
[15]花生抗黄曲霉产毒快速鉴定法. 肖达人,王圣玉,张洪玲. 1999
[16]黄曲霉毒素阻控与花生超级结瘤耦合效应研究初报. 周扬,岳晓凤,唐晓倩,闫洪林,张奇,李培武. 2021
[17]花生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防控措施. 王守经,祝清俊,胡鹏,王未名,张奇志,杜方岭. 2010
[18]花生不同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 王圣玉,雷永,李栋,肖达人,廖伯寿. 2003
[19]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影响的研究. 戴显红,丁小霞,李培武,陈琳,姜俊,贾明明. 2017
[20]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臭氧脱毒技术研究. 陈冉,李培武,马飞,丁小霞,张文,张奇.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