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槽法在大豆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俊奎

作者: 马俊奎;刘小荣;周伟;刘学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抗旱;鉴定方法;集水槽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5 期

页码: 766-7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抗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难控制,精准的抗旱性表型较难获得。通过在田间放置不同直径集水槽研究大豆生长及田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索利用该方法进行大豆抗旱性鉴定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集水槽直径的增加,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但大豆植株分枝数、结荚高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直径集水槽对土壤温度和重量含水率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14∶00土壤5 cm处温度有显著影响;放置集水槽对0~10 cm土壤重量含水量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行间放置集水槽能降低土壤重量含水量,不同直径集水槽处理间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及单株产量等与抗旱性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以不放置集水槽的普通管理模式作对照,用田间放置直径为25 cm的集水槽可以对大豆抗旱性进行评价。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谷子抗旱研究进展. 张雁明,刘晓东,马建萍,温琪汾,韩渊怀. 2013

[2]大豆出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建立及耐盐种质筛选. 刘谢香,常汝镇,关荣霞,邱丽娟. 2020

[3]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 刘家琳,陈坤荣,余子林. 1993

[4]大豆田间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张小虎,张振晓,李晋花. 2011

[5]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方法. 张小虎,刘学义. 2011

[6]大豆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徐冉,王彩洁,李伟,张礼凤,邢邯. 2007

[7]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孙祖东,杨守臻,李初英. 2003

[8]大豆对叶食性害虫抗性的自然鉴定. 彭玉华,梅德圣,李卫. 1997

[9]大豆对叶食性害早抗性的自然鉴定. 彭玉华,梅德圣,李卫. 1997

[10]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贾鸿昌,韩德志§,闫洪睿,张雷,梁吉利,闫晓飞,朱海芳,鹿文成. 2022

[11]大豆抗烟粉虱的鉴定体系研究. 徐冉,李伟,王彩洁,张礼凤,戴海英,邢邯. 2009

[12]大豆不同时期抗旱鉴定研究进展. 任海红,刘学义,李文强,马俊奎,任小俊,赵晶云,牛变花. 2016

[13]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胡国玉,张磊,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王大刚,胡晨. 2012

[14]大豆有关抗旱生理指标的应用与评价. 那桂秋. 2006

[15]PEG模拟干旱条件下大豆萌发特性研究.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陈爱萍,任瑞兰. 2018

[16]黑龙江省大豆抗旱综合防控技术. 盖志佳. 2024

[17]大豆新品种品豆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张海平,王志,李原萍. 2015

[18]大豆抗旱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 张彦琴,董春林,杨丽莉,张明义,林忠平,张月平,梁改梅,杨睿,李洁,赵巧红. 2016

[19]大豆抗旱种质的鉴定及其与根系的关系. 闫春娟,王文斌,董钻,王家宏,宋书宏,杜强,刘丙臣,石小翠. 2011

[20]防旱抗旱的基本对策是发展节水农业. 贾大林.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