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常锐
作者: 赵常锐;宁井铭;丁勇;郑生宏;陈习村;李军;方世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祁红毛茶;加工;SDE-GC/MS;微波固样;香气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10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471-4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SDE-GC/MS法对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序样品中共检测到7类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饱和烷烃类、不饱和烷烃类,其中主要成分是醇类、醛类、酸类。在揉捻过程中香气成分中的醇类成分和醛类成分大幅度增加,而酮类组分和烷烃类组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同时发现,香叶醇、正十六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2-己烯醛、苯乙醛、植醇、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亚油酸、苯乙醇、苯甲醇和水杨酸甲酯等香气成分占红毛茶香气物质总量的83.78%,是祁红毛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2]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钟秋生,王力,林智. 2009
[3]乌龙茶香气组分及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胡海涛,苗爱清. 2002
[4]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叶飞,高士伟,龚自明,张强,滕靖,侯伟华,梁金波. 2014
[5]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熊元元,张厅,刘晓,马伟伟,唐晓波,王小萍,王云,李春华. 2024
[6]不同固样方法对茶鲜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项丽慧,林清霞,王丽丽,陈林,余文权. 2018
[7]茶叶微波固样技术研究. 黄建安,宁静. 2006
[8]微波固样方法研究与应用. 罗军武,杨阳,王旭. 2007
[9]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10]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张道贵. 2007
[11]灌浆成熟期水分对香稻香气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田卡,唐湘如,段美洋,钟克友,黎国喜,田华. 2010
[12]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13]锦橙机械榨汁和手工榨汁香气成分的比较. 乔宇,范刚,程薇,王少华,熊光权,廖李,汪兰,杜欣,潘思轶. 2011
[14]贵州绿茶新型杀青技术试验初报. 牟春林,刘晓霞,郑文佳. 2010
[15]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产量、糙米香气的影响. 唐湘如,潘圣刚,莫钊文,李媛,辛星光,闻祥成. 2014
[16]镧肥对水稻香气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黄锦霞,唐湘如. 2010
[17]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18]提香处理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沈强,牟小秋,郑文佳,胡华键,赖飞. 2012
[19]氮肥施用对香稻香气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唐湘如. 2014
[20]硒肥对香稻香气和糙米硒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 唐湘如,莫钊文,王汝超,熊礼.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黄河上游白银段煤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污染风险与溯源解析
作者:李军;高占栋;马利邦;脱新颖;周发元;李旭;马晓红;臧飞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生态风险;聚类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
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丁勇;李子玉;李旭毅;欧阳裕元;朱从桦;刘佳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
-
中国草地碳汇功能提升的挑战和行动对策
作者:张一然;赵依杨;倪义平;张雅楠;丁勇;刘丽
关键词:草地碳汇;功能提升;碳中和;固碳增汇;放牧利用
-
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作者:李军;金海
关键词:肉羊;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
基于感官组学的烤烟烟叶中糯米香特征成分的鉴定
作者:李舒畅;黄建;庞夙;李军;刘贯山;庞雪莉;孔凡玉
关键词:感官组学;糯米香香韵;痕量关键香气;气相色谱嗅觉检测技术(GC-O);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
-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积雪及融雪土壤水分的影响
作者:刘嘉慧;李乐;罗玉红;丁勇;徐诺;包雨凡;闫玉春
关键词:放牧;积雪;土壤水分;植被特征;典型草原
-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作者:李旭;李军;李开明;焦亮;臧飞;毛潇萱;脱新颖;台喜生
关键词:重金属;地累积;富集因子;生态风险;银滩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