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明

作者: 杨明;李丹婷;范德佳;谭嵩娟;程遐年;刘裕强;万建民

作者机构: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白背飞虱;数量性状基因座;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2 年 48 卷 011 期

页码: 2715-27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白背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发现广西野生稻'Y11'高抗白背飞虱,'Y11'植株上白背飞虱的数量及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广恢998',表现出较强的排趋性和抗生性.为解析'Y11'抗白背飞虱的遗传基础,以'Y11'为供体亲本,籼稻品种'广恢998'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3F9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并完成了该群体白背飞虱苗期抗性鉴定及全基因组连锁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抗白背飞虱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检测.结果发现,在水稻2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抗性位点,分别命名为qWBPH2Y11,qWBPH6Y11和qWBPH1Y11,其LOD值分别为4.8、2.5和3.7,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9.3%、2.3%和5.6%,且3个QTL的抗性等位基因均来自于广西野生稻'Y11'.进一步从BC3F9回交群体中挑选携带qWBPH2位点的家系继续与'广恢998'回交2次,经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qWBPH2的近等基因系,近等基因系的白背飞虱抗性显著高于背景亲本'广恢998'.上述抗白背飞虱QTL的定位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为抗性基因克隆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品种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谷壳硅含量QTL的分解. 吴季荣,范方军,杜景红,樊叶杨,庄杰云. 2010

[2]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及抗性资源发掘的研究进展. 曾宇翔,李西明,马良勇,季芝娟,杨长登. 2010

[3]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黄得润,龚俊义. 2009

[4]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t)的定位初报. 马良勇,庄杰云,刘光杰,闵绍楷,李西明. 2002

[5]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初步定位. 刘志岩,刘光杰,寒川一成,庄杰云,陈深广,沈君辉,郑康乐. 2002

[6]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邓伟,胡兰香,陈红萍,陈明亮,肖叶青. 2012

[7]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的鉴定与分子定位. 马增凤,宋建东,刘驰,李永桃,黄大辉,韦绍丽,张月雄,密克,黄金艳,陈淼,蒙姣荣,李容柏,陈保善. 2011

[8]两个水稻抗褐飞虱隐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侯丽媛,于萍,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王彩红,万国,彭锁堂,魏兴华. 2010

[9]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2011

[10]普通野生稻抗白背飞虱QTL定位及其效应验证. 陈洁,黄德润,吴建利,刘光杰,庄杰云. 2008

[11]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12]控制水稻粒重QTL的定位. 彭强,刘颖,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13]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分析. 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5

[14]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石少阶,王卉颖,上官欣欣,刘丙芳,荆胜利,杜波,陈荣智,祝莉莉,何光存. 2016

[15]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杨亚春,倪大虎,宋丰顺,李泽福,易成新,杨剑波. 2011

[16]不同温光条件下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与分析. 王军,朱金燕,周勇,杨杰,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梁国华. 2016

[17]粳稻发芽期耐碱性的QTL检测. 祁栋灵,李丁鲁,杨春刚,李明哲,曹桂兰,张俊国,周庆阳,徐锡哲,张三元,韩龙植. 2009

[18]利用选择导入系进行水稻耐低磷鉴定与QTL定位分析. 任洁,赵秀琴,丁在松,项超,张晶,王超,张俊巍,Charles Augustino JOSEPH,张强,庞昀龙,高用明,石英尧. 2015

[19]影响水稻株高和剑叶宽主效QTL对人工选择的响应. 王韵,程立锐,郑天清,孙勇,周政,杨静,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09

[20]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李茂柏,王慧,张建明,李丁鲁,杨润清,周宇琼,朴钟泽.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