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中部日本鲭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建生

作者: 李建生;胡芬;严利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台湾海峡;日本鲭;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

期刊名称: 应用海洋学学报

ISSN: 2095-4972

年卷期: 2014 年 02 期

页码: 198-2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0年春季对台湾海峡中部日本鲭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鲭产卵群体性比符合1∶1的雌雄性比关系;叉长范围212.00~271.00 mm,平均244.76 mm,优势组230.00~260.00 mm;雌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5.00 mm,雄鱼最小性成熟叉长221.00 mm;体质量范围110.99~242.00 g,平均170.97 g,优势组130.00~220.00 g.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均以Ⅳ~Ⅴ期为主,摄食强度均较高,雌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00,雄鱼平均摄食强度为2.25;雌鱼的平均摄食强度随性腺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雄鱼正好相反;在达到完全性成熟前,雌雄鱼的性腺指数GSI都随着性腺的发育而增加,雌鱼的平均性腺指数GSI略高于雄鱼;绝对怀卵量5.283 5万~16.884 7万粒,平均10.405 0万±0.611 8万粒;叉长相对怀卵量227~625粒/mm,平均423±22粒/mm.随着叉长的增加,怀卵量也持续增加.叉长250.00 mm以上个体怀卵量相对于250.00 mm以下个体出现大幅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研究结果相比,目前该海域日本鲭的大量性成熟年龄由2龄提前为1龄,最小性成熟年龄即为大量性成熟年龄;产卵群体年龄组成由1~5龄转变为1~2龄,优势组由2~3龄下降为1龄;产卵群体平均绝对怀卵量下降了33.23%.因此,为了保护该海域日本鲭资源并提高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应该首先制定合理的最小开捕叉长,同时在其春汛产卵期采取必要的休渔措施及在主要产卵场设立保护区.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基于框架法的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刘楚珠,严利平,李建生,吕振波,张壮丽,张辉,李圣法. 2011

[2]东海中部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产卵群体繁殖力特征. 李建生,胡芬,严利平,张辉. 2014

[3]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的季节变化. 周志鹏,金显仕,单秀娟,李忠炉,戴芳群. 2012

[4]台湾海峡夏秋季游泳动物资源分布及群落结构. 林龙山,郑元甲,马春艳. 2005

[5]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蒋玫,王云龙,徐兆礼. 2003

[6]夏季台湾海峡北部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环境解释. 刘尊雷,杨林林,严利平,袁兴伟,程家骅. 2016

[7]福建中部近海浮游动物生态特征与水团的关系. 田丰歌,徐兆礼. 2012

[8]3个不同地理群体真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江世贵,杨慧荣,苏天凤,龚世园. 2004

[9]东海近海带鱼群体相对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及其产卵群体的结构特征. 陈云龙,单秀娟,戴芳群,金显仕. 2013

[10]2003年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外海小黄鱼产卵群体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温、盐度的关系. 刘勇,严利平,程家骅. 2007

[11]春季钓鱼岛海域竹鱼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李建生,严利平,胡芬,凌建忠. 2010

[12]基于水声学探测的两个广东鲂产卵群体繁殖生态的差异性. 谭细畅,李新辉,林建志,周东华,高翔,李嘉敏. 2009

[13]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体长-体重关系幂指数与产卵群体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 刘勇,程家骅. 2014

[14]基于鱼卵仔鱼数据的东海中南部日本鲭产卵场分析. 李建生,严利平,胡芬. 2020

[15]不同时空尺度下近海日本鲭栖息地模型比较. 李英雪,陈新军,郭爱,周为峰. 2019

[16]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范秀梅,唐峰华,崔雪森,杨胜龙,朱文斌,黄良敏. 2020

[17]东海日本鲭年龄与卵径和繁殖力的关系. 周翰林,严利平,张辉,李建生. 2022

[18]西北太平洋公海2种灯光渔业渔获物组成的比较. 董秀强,李灵智,黄洪亮,唐峰华. 2018

[19]日本鲭种群生态学及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周翰林,李建生,严利平. 2021

[20]ENS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栖息地协同变化特征. 刘思源,张衡,杨超,方舟.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