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叶片降解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荣兴

作者: 李荣兴;郭静;李秋澄;陶波;郭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降解;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88-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转基因作物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和优良的性状品质,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转基因产品存在未知的环境风险使其安全性颇具争议,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必不可少。以转入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2、受体Jack、常规主栽品种ZH37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试验的方法,于2018―2020连续3年跟踪调查分别埋有3种大豆叶片的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旨在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叶片在土壤降解过程的土壤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1)以2019年测定结果为例,从整个90 d的调查期来看,同一年份3种大豆叶片在土壤中降解过程中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似,无显著性差异;3个处理对土壤脱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影响也相似,仅在处理后10 d,GE-J12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ZH37,但与受体Ja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该差异并不会在整个调查期持续出现。(2)不同年份转基因大豆叶片在土壤中降解过程中土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土壤脱氢酶、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并没有发生数量或活性值突然骤增或骤降的现象。从整体上看,2018年的微生物数量高于2019年和2020年;土壤酶活性方面,不同年份间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变化较小。研究显示,在自然条件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2叶片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并不会引起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显著变化,与其受体Jack、常规主栽品种ZH37具有相同的环境安全性。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LAMP在检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cp4-epsps基因上的应用. 兰青阔,王永,赵新,朱珠,程奕. 2008

[2]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光合及荧光特性. 皇甫超河,杨殿林,刘红梅,张永生,李刚,赖欣,朱庆松. 2010

[3]拟云芝降解柳树木质素的研究. 谈峰,张健,李玉娟,李敏,王莹. 2014

[4]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明惠青,李莉. 2006

[5]离子液体-水共溶剂作用下木质素转化为酚类物质的研究. 黎演明,冼学权,卢波. 2019

[6]SnO_2/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肖艳春,黄婧,陈彪,刘明华. 2014

[7]杂色云芝产木质纤维素酶及对稻草秸秆的降解. 宋安东,张百良,吴坤,黄保. 2005

[8]不同外源溶解性有机质对黄壤中土霉素降解的影响. 范菲菲,朱健,官小云,彭艳. 2015

[9]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异噁草松消减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李欣洁,于洪久,郭炜,魏丹,刘忠堂. 2014

[10]环境因素对华南地区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 苗辉,冯莉,姚强,黄继光,周利娟. 2016

[11]生物床简介及其研究应用进展. 杨军,梁军锋,高伟,梁海恬. 2012

[12]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中氯吡硫磷降解影响研究. 刘腾飞,杨代凤,毛健,康慧敏,范君. 2017

[13]土壤对甘薯淀粉加工废水的降解效果. 李洪民,徐飞,唐忠厚. 2010

[14]玉米秸秆堆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永锋,滕星,李忠和,温嘉伟,李启云,高星爱. 2016

[15]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降解与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刘腾飞,杨代凤,邓金花,董明辉. 2015

[16]咪鲜胺在粤浙两地水稻和土壤中残留动态. 杨晓云,李振,刘新清,徐浩,徐汉虹,黄炳球. 2006

[17]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及营养条件优化. 李冠喜,吴小芹,叶建仁. 2014

[18]降酚菌株BM1的分离及降解性能研究. 程国军,马成杰,吴天勇,刘芬,曾小军. 2008

[19]自然降解农用棉短绒地膜的研制. 吕仕元,陆德生,王祖行,顾国华. 2002

[20]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动态与降解去除方法概述. 邓金花,刘腾飞,杨代凤,顾俊荣,董明辉.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