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磷素对药用植物三七吸收砷的微区及形态分布特征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璐

作者: 陈璐;米艳华;万小铭;尹本林;袁志伟;和丽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七;砷形态;μ-SRXRF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5 年 09 期

页码: 1576-15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三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其生长环境受地域、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仅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量高、品质好。但由于矿业开采、工业生产等因素使得土壤砷的背景值超标,逐渐威胁三七的正常生长及其产品质量。因此,如何降低三七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磷与砷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利用磷与砷在土壤中的拮抗效应,达到控制土壤砷危害的效果。本研究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方法(SRXRF)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相结合对参试三七植株进行分析测定,从细胞微区组织层面揭示药用植物三七在外源磷素作用下吸收As和P的相对含量分布规律和三七植株各部位的砷形态及含量特征,以及各部位的生物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和砷在三七主根部的相对含量荧光分析中保持分布规律一致的特性,说明三七根部吸收磷和砷的点位相同;添加外源磷素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三七各部位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含量,最大降幅达50%,同时可以降低根部对砷的吸收富集系数;试验中仅添加五价砷元素,但在三七植株各部位均检出三价砷,说明三七体内存在着砷还原机制;其中茎部的三价砷的含量均高于五价砷,推测茎是三七体内砷还原反应的主要场所。

分类号: X173

  • 相关文献

[1]砷胁迫下磷对三七砷的微区及亚细胞组织分布特征的影响. 陈璐,米艳华,万小铭,尹本林,袁志伟,和丽忠. 2016

[2]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陈璐,米艳华,王云美,杜丽娟,和丽忠,李倩,王文治. 2021

[3]药用植物三七对土壤中砷的吸收运转及形态转化. 杜丽娟,米艳华,陈璐,尹本林,马杰,和丽忠,叶艳萍. 2016

[4]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6种砷形态. 刘淑晗,张海燕,娄晓祎,孔聪,汪宇,史永富,黄宣运,沈晓盛. 2019

[5]不同水稻生育期络合型含铁材料对土壤砷的固化作用及稻米安全性研究. 陈璐,杜丽娟,米艳华,杨晓洪,尹本林. 2019

[6]IC-ICP-MS测定水果中的5种砷形态. 姚晶晶,彭立军,崔文文,张惠贤,王明锐,易甜. 2017

[7]HPLC-ICP-MS测定植物样品中6种砷形态化合物. 秦玉燕. 2021

[8]加工方式对海带和紫菜中砷及其形态的影响. 舒本胜,翟毓秀,刘俊荣,郭莹莹,尚德荣,宁劲松,隋颖,赵艳芳. 2012

[9]水淹条件下锰改性生物炭对水稻砷吸收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黄永东,杜应琼,陈永坚,陈楚国,杜瑞英,文典,吴志超,彭立钧,李梅霞. 2020

[10]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青蟹中6种砷形态的方法研究. 乔艺飘,张龙飞,刘欢,李学辉,王媛,黄冬梅,史永富. 2020

[11]微波三步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形态. 钱晓燕,马杰,雷梅,翁莉萍,陈雅丽,廖仲彬,李永涛. 2018

[12]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茶叶中4种砷形态. 章剑扬,王国庆,马桂岑,金寿珍,鲁成银,刘新. 2017

[13]利用HPLC-ICP-MS方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形态砷的残留量. 殷玉婷,汪倩,陈曦,桂源,宋超. 2021

[14]好气条件下不同形态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转化. 和秋红,曾希柏,李莲芳,白玲玉. 2010

[15]仿生提取-HPLC-ICP-MS测定含雄黄中成药中可溶性砷含量. 陈秋生,程奕,孟兆芳,刘烨潼,张强. 2010

[16]安徽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刘香丽,汪倩,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陈家长. 2020

[17]4种形态砷在盆栽水稻中的分布与转化研究. 王旭,赵洁,刘香香,文典,耿安静,李汉敏,王富华. 2017

[18]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4种砷形态. 秦玉燕,蓝唯,蒋越华,王运儒,时鹏涛,吕丽兰,吕玉莲. 2021

[19]食品中砷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齐慧,贾瑞琳,陈铭学. 2012

[20]三种加工方式海带中砷形态和含量的比较. 赵梦醒,刘淇,江志刚,雷敏,曹荣.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