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病原菌的分子鉴定与ISSR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洋

作者: 刘海洋;王琦;王伟;张仁福;姚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系;遗传变异;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194-12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掌握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遗传变异情况,于2015年对26个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统计新疆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利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特异引物D1/D2、INTD2F/INTD2R与非落叶型特异性引物ND1/ND2、INTNDF/INTNDR对新疆大丽轮枝菌菌系进行互补鉴定,并对部分菌系的遗传变异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田比例为54.0%,其中病情指数在10.0以上的发病田与2013年持平,而病情指数在20.0以上的严重发病田比例为10.8%,比2013年增加3.8个百分点;新疆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以菌核型为主,比例为70.1%,菌丝型与中间型比例分别为13.4%和16.5%;新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系比例为53.2%,26株菌株的来源地全部检出落叶型菌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新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聚为2个谱系,菌系地理来源、培养性状与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分化无明显相关性。

分类号: S435.621.2

  • 相关文献

[1]北方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RAPD分析与落叶型菌系研究. 王莉梅. 1998

[2]江苏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m dahliae)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顾本康,夏正俊,陆迅,李经仪,吴蔼民. 1993

[3]棉花抗病品种叶片特异蛋白对黄萎病菌毒素钝化作用初步研究. 简桂良,卢美光,肖崇刚. 2004

[4]不同藏獒群体血液蛋白遗传变异与聚类分析. 兰小平,李三相,陈永昌,郭宪,鄢珣. 2010

[5]新疆野生阿魏蘑的IGS2-RFLP及培养特征多样性分析. 赵梦然,李远东,李艳春,张金霞,黄晨阳. 2015

[6]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杜光辉,吴丽艳,段继强,李建永,梁雪妮,刘飞虎. 2009

[7]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王官,赵威军,张阳,邵荣峰,张伟,薛丁丁,范国华,王磊. 2019

[8]基于SRAP分子标记分析彩色马铃薯品种间遗传关系. 谢锐,金晓蕾,周继鸿,郭斌煜,郭景山,韩志刚. 2022

[9]河北省棉花黄萎菌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初步鉴定. 王彦,鹿秀云,郭庆港,李宝庆,张乃瑾,李社增,马平,董金皋. 2010

[10]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武刚,姚举. 2015

[11]山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研究. 吉贞芳,许爱玲,刘惠民,竹长青,宋昱,孙旭霞,张林水,杨六六. 2004

[12]1993年棉花黄萎病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石磊岩,陈其煐,简桂良,王波,宋建军. 1994

[13]继代对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致病力的影响. 卢美光,赵磊,王深正. 2009

[14]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调查及病原菌系统进化分析.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武刚,姚举. 2015

[15]山西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许爱玲. 2006

[16]棉花黄萎菌落叶型菌系毒素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史雪岩,简桂良,李怀方. 2004

[17]堆肥提取液中大丽轮枝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 韩超,李欣欣,韩建荣. 2016

[18]辽宁棉区黄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朱鹤,徐敏,王子胜. 2018

[19]辽宁棉区黄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朱鹤,徐敏,王子胜. 2018

[20]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茵的体系优化. 陈天子,袁洪波,杨郁文,刘蔼民,张保龙.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