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稻新品种软红米的选育及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汉钦

作者: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特种稻;红米;软红米;选育;利用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09 年 10 期

页码: 25-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软红米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五丰占为母本与农家红米品种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特种稻红米新品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00.63~422.20 kg,精米米质达国标、省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糙米的铁、锌含量分别为14.658 mg/kg和11.310 mg/kg,比粤香占高出24.17%和25.95%。2008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分类号: S511.035.1

  • 相关文献

[1]特种稻品种S1035及高产栽培技术. 阳标仁,黄凤林,郑瑞丰,张家清,杨天铭,刘欢欢,王金隆,王子平. 2023

[2]水稻红米性状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石帮志,阮仁超,孙灿慧,吴文平,王敏. 2000

[3]贵州有色稻米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游俊梅,陈惠查,金桃叶,阮仁超. 1998

[4]开发特种米 丰富食文化──中国特种稻米的主要类型与开发利用. 应存山,钟代彬. 1996

[5]开发特种米 丰富食文化──中国特种稻米的主要类型与开发利用. 应存山,钟代彬. 1996

[6]黑龙江省特种稻研究现状及开发策略. 李洪亮,孙玉友. 2010

[7]吉林省特种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全东兴,南钟浩,侯立刚,周舰. 2006

[8]两系杂交籼稻红米新组合南两优红3号. 陈达刚,周新桥,郭洁,陈平丽,刘传光,陈友订. 2021

[9]特种稻新品种红两优8012的选育与应用. 吴春珠,董萌,连玲,张居念,姜照伟. 2023

[10]红米香稻三系不育系芋香红A的选育. 梁海福,邓国富,戴高兴,周维永,陈韦韦,高菊,卿冬进,黄娟,周萌,陈仁天,马志广,高利军. 2020

[11]优质红米恢复系渝恢9341的选育与应用. 肖人鹏,唐永群,刘强明,张现伟,姚雄,文明,张巫军,段秀建,李经勇. 2021

[12]高产优质红米杂交水稻新组合晶红优52的选育与应用. 管玉圣,蒋刚,王楚桃,何永歆,李贤勇,熊英,朱子超,欧阳杰,黄乾龙,李顺武,龚太伦. 2023

[13]高产优质红米杂交中稻新组合渝优红9. 肖人鹏,唐永群,李经勇,张现伟,姚雄,刘强明,张巫军,段秀建. 2019

[14]高产耐寒红米杂交中稻新组合金优红. 阮仁超,左汝励,石帮志,金帮文,陈惠查,金桃叶,张时龙,余本勋. 2004

[15]红米恢复系红恢842的选育及其所配组合的生产表现. 王珍珍,郭慧,张宏伟,郝留根,易崇粉,杨春苗,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甘雨. 2025

[16]特种稻品种海丰黑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唐清杰,王惠艰,严小微. 2018

[17]紫米型新品种丽人紫的选育. 黎用朝,刘三雄,李小湘,黄海明,黄为,阳标仁,刘利成,张黎光. 2015

[18]紫黑色特种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坤两优22. 张志英,陈春莲,李伟荣,彭志勤,杨平,刘伟定,吴延寿. 2020

[19]特种稻新品种黑糯一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郭晞明,全东兴,刘凤杰. 2008

[20]香糯特用水稻新品种牡育稻44的选育. 李洪亮,孙玉友,魏才强,解忠,程杜娟,姜龙,曲金玲,宋泽,刘春光,徐德海,王丽,时新瑞.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