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培养基筛选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兴振宇

作者: 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矮腥黑粉菌;土壤浸提液培养基;萌发率;原生质体;脉冲场电泳

期刊名称: 第二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0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小麦矮腥黑穗病由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controversaKuhn,简称TCK)引起,是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搞清病菌冬孢子萌发等生理特性,有助于科学制定病害的检疫措施。本项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试验,并对病菌菌丝体的酶解条件、高浓度原生质体的制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水琼脂和T19三种培养基中都可以萌发,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为最佳萌发培养基。同一分离菌株冬孢子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萌发特性和萌发率有差异;不同分离菌株冬孢子在相同培养基中的萌发特性和萌发率也有很大差异。在5℃温度条件下,5个分离菌在土壤浸...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李超,高利,刘太国,刘博,陈万权. 2018

[2]多枝赖草高分子量核DNA的有效制备. 周玉雷,徐粤宇,赵茂林,曹致中,王志平. 2007

[3]小麦矮腥黑粉菌侵染小麦子房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方法. 陈德来,魏晓庆,刘俭俭,刘太国,刘博,陈万权,高利. 2019

[4]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的RPB2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高利,刘太国,高继国,陈万权. 2010

[5]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体内侵染过程的显微观察. 高利,沈慧敏,李超,刘太国,刘博,康晓慧,陈万权. 2016

[6]小麦矮腥黑粉菌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高继国,高利,刘太国,陈万权. 2008

[7]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体内侵染过程的显微观察. 高利,沈慧敏,李超,刘太国. 2016

[8]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 陈万权,高利,刘太国,刘博. 2014

[9]小麦矮腥黑粉菌的鉴定及检测方法. 陈万权,刘太国. 2007

[10]小麦矮腥黑粉菌g9890基因编码效应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许停,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2023

[11]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10613的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郭志浩,高利,刘琦. 2023

[12]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1133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毒性验证. 郭志浩,金泽鑫,刘琦,高利. 2022

[13]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4418的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马骏豪,文智伟,郭笑维,王昕,刘琦,高利. 2024

[14]水稻OsGPDH1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余霞,余舜武,李天菲,张余,陈守俊,陈晨,李佳,胡颂平. 2017

[15]药用植物鹅毛玉凤花胚培养的研究. 陈娅娅,毛堂芬,李奇科,刘作易. 2008

[16]秋子梨花粉生活力初探. 高涵,徐铭,王崇,刘晶. 2010

[17]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王佳奇,李丽鹤,孟令波,李淑敏,周宝库. 2013

[18]马蔺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 李苗,宋玉霞,郑国琦. 2005

[19]赤霉素等4种化学物质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洪见,黄建,张旭乐,钱仁卷,曾爱平,杨燕萍,林霞. 2010

[20]秋季水果黄瓜花粉萌发及其对授粉效果影响的研究. 丁小涛,许真,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袁继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