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珊珊

作者: 李珊珊;郝义;张婷婷;郝邢维;王锦馨;周鑫;李美琳;周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李果实;采收期;贮藏品质;主成分分析;评价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016 期

页码: 272-2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采收期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蜜橘’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采后李果实13个品质及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和数学模型对3个采收期(盛花后100 d、盛花后103 d、盛花后106 d)李果实(0±0.5)℃低温贮藏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盛花后103 d采收的保鲜效果最好,盛花后103 d采收的李果实至贮藏结束,硬度、TA分别下降了37.37%、27.06%,下降最慢,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REL)、花青素(anthocyanidins,AC)、TSS、丙二醛、总酚(total phenols,TP)、类黄酮(flavonoids,FL)变化相对平稳,延缓了呼吸强度的上升,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以及较高的过氧化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经过PCA分析发现PC1、PC2和PC3可以准确地反映出87.472%的信息,这说明不同的采收期会对所有的指标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可知,在盛花后100 d、盛花后103 d和盛花后106 d采收的李果实贮藏至56 d时综合得分分别为1.06、0.99和2.69,综合得分越低表明品质越好,因此保鲜效果的排序为盛花后103 d>盛花后100 d>盛花后106 d。本研究为李果实采后保鲜和品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现李果实的适时采收提供技术参数。

分类号: TS255.7

  • 相关文献

[1]不同采收期李果实糖酸组分分析. 薛晓敏,韩雪平,王金政,董放. 2020

[2]预冷方式对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胡花丽,李鹏霞,王炜. 2009

[3]1-MCP处理对李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吴雪莹,王宝刚,曾凯芳. 2015

[4]主成分分析法在李果实贮藏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李鹏霞,胡花丽,王炜,王毓宁. 2009

[5]采收期对岳帅苹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张景娥,郭丹,韩英群,郝义. 2012

[6]采收期对‘昂林’苹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宏建,刘志,徐贵轩,王宏,宋哲,何明莉,张春波. 2013

[7]采收期对瓯柑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吴宝玉,徐建国,郑小艳,王英珍. 2021

[8]采收期结合精准控温对维纳斯黄金苹果贮藏品质和防褐保鲜的效应. 王志华,贾朝爽,张舒敏. 2023

[9]采收期对南水梨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丽梅,关军锋,孙玉龙. 2010

[10]采收期对红香酥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志华. 2016

[11]采收期对‘大久保’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丽梅,冯云霄,关军锋,及华,孙玉龙. 2009

[12]采收期对早红考密斯梨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侯玉茹,李文生,杨军军,王宝刚,石磊,杨媛. 2014

[13]处理浓度、时期和果实(红富士)采收期对1-MCP作用效果的影响. 王志华,孙希生,白峰. 2004

[14]采收期对双孢蘑菇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赵改,杨慧,王安建,杨丰菊,魏书信. 2012

[15]不同采收期对蟠桃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段金博,冯晓元,李文生,黄宇. 2006

[16]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一氧化氮对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 邵明灿,胡花丽,王毓宁,黄开红,李鹏霞. 2012

[17]气调包装对刀豆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罗淑芬,胡花丽,陈筱艳,李鹏霞. 2015

[18]砧木和采收时间对金秋砂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贮藏品质分析. 欧阳艳,陈俐,肖亚强,王春发,李建仁,杨玉,陈为峰,李宏祥. 2022

[19]发酵全混合日粮精粗比及贮藏时间的隶属函数分析. 王磊,高润,卓兴良,包锦泽,占文源,耿嘉良,玉柱. 2023

[20]壳聚糖/H2O2雾化处理对伽师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郭慧静,王飞,李自芹,赵志永,宋方圆.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