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环境下籼稻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稳定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清华

作者: 李清华;郑苹立;郑长林;刘庸庆;刘连生;黄庭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籼稻;整精米率;垩白度;稳定性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7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2015年福建省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中42个杂交籼稻(包括早、中、晚稻)作为研究对象,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2项米质性状稳定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早稻种植点中连城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点,垩白度显著低于其他种植点;中稻种植点中新罗整精米率最高,而南靖垩白度最低;晚稻种植点中漳州整精米率最高、垩白度最低。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早籼整精米率差异最大,中籼居中,晚籼最小,3者变异系数为56.0%、21.6%和11.0%;早、中、晚3种类型籼稻垩白度差异都较显著,3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5.1%、34.9%和31.2%。因此,在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品质评价中应对不同稻区的稻米品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结合福建省早稻实际生产状况建议福建省新品种区试中选取连城作为早稻米质鉴定取样点。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影响宁夏优质稻谷生产的关键品质因子分析. 马静,陈丽,杨生龙,张振海,安永平,张娇,刘桢,孙建昌,刘炜. 2022

[2]湖南省优质晚稻品种的区域适应性研究. 刘芳清,周克艳,张玉烛. 2015

[3]吉林西部稻区分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晓亮,侯立刚,齐春艳,刘亮,马巍. 2019

[4]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相关性分析. 汪莲爱,周勇,居超明,汪玲玲,马翠英. 2002

[5]辽宁省2015年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姜秀英,王之旭,张悦,吕军,韩勇. 2016

[6]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吕文恺,张凯,唐静,邵丽明,欧小雪,赵滢,邢丹英,杨隆维,徐建龙. 2016

[7]遗传神经网络在稻米垩白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黄星奕,吴守一,方如明,罗玉坤. 2003

[8]北方杂交粳稻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郝宪彬,胡培松,张忠旭,王彦荣,李全英,华泽田. 2007

[9]湖北省绿色食品大米品质指标分析与评价. 王婧,丁华,秦鱼河,杨洁. 2022

[10]不同生态条件对盐碱地水稻品种米质的影响. 齐春艳,刘晓亮,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11]丹东杂草稻的米质分析. 周勇军,孙兴强,余柳青,陆永良,张建萍. 2009

[1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 杨瑞芳,白建江,方军,曾威,朴钟泽,李刚燮. 2015

[13]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雷东阳,谢放鸣,徐建龙,陈立云. 2008

[14]环境条件与遗传因子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汪莲爱. 2006

[15]关于江西粮食增值转化的思考. 张巴克,丁建,周军,黄荣华,曾小军,付英. 2007

[16]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李耘,赵甘林,左永树,张长伟. 2003

[17]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作用因子及改良研究. 李耘,左永树,张长伟,赵甘霖. 2004

[18]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分析. 张利华,王建军,王林友,张礼霞,金庆生,石春海. 2006

[19]肥料运筹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 青先国,罗先富,陶曙华. 2004

[20]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泸香615裂纹米形成的影响.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