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及其卵寄生蜂的发生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敦松

作者: 李敦松;黄少华;张宝鑫;王燕君;李惠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玉米;亚洲玉米螟;玉米螟赤眼蜂;种群动态;寄生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7 年 34 卷 02 期

页码: 173-1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系统地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在甜玉米地的周年发生动态、产卵寄主选择与甜玉米生育期的关系、卵期寄生性天敌种类、优势种寄生蜂及其种群消长规律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 Panget Chen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这一地区的甜玉米上除在1月份没有查到玉米螟落卵外,2~12月均有产卵,种群动态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即5~8月是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对甜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抽雄期的植株对亚洲玉米螟产卵最具吸引力。玉米螟赤眼蜂是当地亚洲玉米螟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甜玉米田赤眼蜂寄生率的季节变化符合典型的天敌跟随现象,即2~6月卵块寄生率较低,7~9月是赤眼蜂寄生的高峰期,田间寄生率可达90%以上。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两种赤眼蜂在甜玉米上的不同释放方式对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影响. 张云月,冯梦霞,王立辉,李光雪,常雪,张强,毛刚,高月波,周淑香,张国红,李丽娟,孙嵬,史旭曾,汪洋洲,国帝,李国兴. 2022

[2]蜂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 张烨,连梅力,李唐,朱文雅. 2015

[3]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 张烨,连梅力,李唐,朱文雅. 2015

[4]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及其利用. 宋彦英,王振營,何康來,文麗萍. 1998

[5]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竞争的影响. 张延峰,蔡浩,张帆,李元喜. 2010

[6]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赤眼蜂的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的利用. 宋彦英,王振营,何康来,文丽萍,高云霞,郑礼,张广义. 1997

[7]卵液成分改变及卵表涂施引诱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产卵发育的影响. 王素琴,白树雄,康总江,王振营. 2009

[8]玉米螟赤眼蜂防治云南亚洲玉米螟的田间效果. 白树雄,韩永连,许三卫,刘峙,张峰,王振营. 2017

[9]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玉米螟赤眼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王素琴,白树雄,康总江,王振营,墨铁路. 2007

[10]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益它素的嗅觉反应. 王振营,何康来,文丽萍,周大荣. 2004

[11]玉米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发育的影响. 宋琼婷,张帆,李元喜. 2012

[12]糯玉米田玉米螟卵赤眼蜂调查及利用技术研究. 李唐,连梅力,常六旺,杨俊德,张筱秀. 2010

[13]室内外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可行性. 袁曦,张宝鑫,李敦松,宋子伟. 2016

[14]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对极端温湿条件的反应.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0

[15]利用玉米螟赤眼蜂在朝鲜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白树雄,张峰,郑礼. 2006

[16]杀虫蛋白Vip3Aa11对亚洲玉米螟及其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的影响. 王振营,王勤英,白树雄,张天涛,南宫自艳,何康来. 2017

[17]棉田天敌——小枕异绒螨研究进展. 刘全义,马凡省. 2008

[18]甜玉米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周大荣,王振营,文丽萍,白树雄. 2002

[19]生物源农药防治甜玉米螟害试验. 邱道寿. 2004

[20]甜玉米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陈炳旭,陆恒,董易之,王安勇,郑锦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