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降解复配菌的构建及其协同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青格尔

作者: 青格尔;张必周;王莉杰;赵文山;于晓芳;高聚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复配菌;秸秆降解;多样性效应;抽样性效应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4 年 32 卷 006 期

页码: 46-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秸秆木质纤维素组成结构复杂性,充分利用不同菌株间的协同效应提升秸秆降解效率。以功能单菌株Achromobacter deleyi strain LMG 3458(A3)、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train NBRC(A4)、Aspergillus terreus(A)、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为试材,通过相互组配构建菌株丰度为1~4的多个复配菌,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明菌株丰度对秸秆降解效率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及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和酶活性均与复配菌组成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丰度为4时(A3+A4+A+P),其玉米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7.01%、36.27%、33.50%和31.27%,滤纸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和漆酶活性分别为15.47、5.84和58.05 U/L,表明菌株间以及酶之间存在多样性效应。复配菌组成菌株间具有协同效应,促进秸秆高效降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参与玉米秸杆降解的真菌类型研究. 谢茂芳,吴坤,薛保国. 2012

[2]低温秸秆降解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究进展. 高星爱,王鑫,解娇,王飞虎,巩彧玄,关法春,李忠和. 2020

[3]复合菌剂对小麦秸秆降解速率、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魏蔚,吴昊,宋时丽,管永祥,张振华,张勇,戴传超. 2019

[4]大球盖菇-玉米轮作对秸秆降解、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高远,和爱玲,杜君,薛广原,杨焕焕,杨占平,潘秀燕,许纪东,张玉亭. 2021

[5]粗糙脉胞菌降解水稻秸秆初期转录组分析. 游灵杰,李银水,龚阳敏,顾炽明,胡小加,李越,廖星,秦璐. 2023

[6]秸秆腐解剂的研制及田间试验研究. 迟畅,马巍,沙洪林. 2017

[7]玉米秸秆作为制备生物絮凝剂培养基技术研究. 闫海洋,王飞虎,张淑莹,李海云,魏天娇,闫秋良,李忠和,高星爱. 2022

[8]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张晶,钱玉婷,曲萍,曹云,王秋君,黄红英. 2023

[9]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杭怡琼,薛惠琴,郁怀丹,陈谊. 2001

[10]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陈丽华,吕新,林碧娇,李巍,李玥仁. 2012

[11]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混合菌发酵降解秸秆的研究. 黄茜,黄凤洪,江木兰,万楚筠,刘睿. 2008

[12]两种典型水稻土中秸秆碳转化的微生物过程. 仇存璞,陈晓芬,刘明,李委涛,吴萌,江春玉,冯有智,李忠佩. 2019

[13]玉米秸秆低温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赵旭,王文丽,李娟. 2017

[14]牛羊粪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杨金波,杜中平,韩睿. 2024

[15]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16]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7]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8]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19]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20]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