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份红麻种质资源ISSR和RAPD的聚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建军

作者: 李建军;霍光;唐慧娟;陈安国;黄思齐;李德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麻;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麻业科学

ISSN: 1671-3532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273-279

摘要: 本文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60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9条引物共扩增出455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有368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6.24条带,多态带的比率为80.9%。当在GSC=0.871处作切割线L1时,45份栽培品种分成一大类群,15份野生半野生品种聚为另一大类群;在GSC=0.882处作切割线L2时,45份栽培品种构成的大类群可再细分为四个亚群。60份供试材料间的GSC在0.457-0.971之间,栽培种内的GSC在0.821-0.971之间;说明不同地域的种质的选择在遗传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分子辅助育种。

分类号: S563.5

  • 相关文献

[1]利用ISSR和RAPD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郑海燕,粟建光,戴志刚,李燕,陈基权,龚友才. 2010

[2]红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数量分类. 粟建光,邓丽卿,俞世蓉. 1992

[3]基于分子标记的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郅琪,孙建,梁俊超,赵云燕,颜廷献,颜小文,危文亮,乐美旺. 2021

[4]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陈桂平,张胜珍,段英姿,客绍英,马艳芝,王晓英,王秀萍,鲁雪林. 2019

[5]23份香蕉特色种质资源的ISSR分类. 任小玉,梁楠松,董景辉,贾志伟,胡玉林,杨转英,胡会刚,肖伟军. 2024

[6]红麻雄性不育细胞质相关的cSNP位点发掘. 廖小芳,李初英,赵洪涛,黄其椿,余明丽,周瑞阳. 2016

[7]红麻干旱响应基因EST-SSR标记. 金关荣,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李苹芳,田丹青,王斌,吴文嫱,朱关林. 2018

[8]红麻品种(系)表型性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 张加强,金关荣,骆霞虹,陈常理. 2016

[9]浙江红麻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文略,陈常理,骆霞虹,柳婷婷,安霞,金关荣,朱关林. 2022

[10]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谢晓美,王志伟,粟建光,白凤虎. 2010

[11]红麻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与DNA指纹图谱构建. 刘倩,陈基权,戴志刚,温岚,龚友才,粟建光. 2013

[12]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主成分分析. 洪建基,祁建民,王晓飞,徐建堂,刘林锋,李爱青. 2008

[13]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李爱青,戴志刚,陈基权,粟建光. 2006

[14]应用ISSR分子标记绘制红麻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汪斌,祁伟,兰涛,陈惠端,徐建堂,粟建光,李爱青,祁建民. 2011

[15]红麻(HibiscuscannabinusL.)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李爱青,戴志刚,陈基权,粟建光. 2006

[16]黄麻、红麻优异种质资源鉴定、创新与利用. 卢瑞克,杨泽茂,戴志刚,陈基权,粟建光. 2016

[17]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18]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太湖糯’、‘苏御糯’及部分优质糯稻的DNA指纹图谱. 陈培峰,黄健,朱勇良,乔中英,黄萌,王建平. 2014

[19]番茄遗传资源的聚类分析研究. 金凤媚,薛俊,郏艳红,刘仲齐. 2006

[20]采用ISSR和SRAP技术评价浙南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 李小侠,陶正明,吴志刚,潘晓军,林新春,范传颍,包晓青.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