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磷营养吸收机理模型的验证与改进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其华
作者: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杨利;赵书军;谢振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机理模型;验证与改进;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1998 年 06 期
页码: 35-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不同土壤条件下幼苗磷吸收实测值与机理模型预测值的比较 ,检验了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对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的预测能力 ,同时探讨了解析解模型与数值解模型的主要模拟误差来源及其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 3种机理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玉米与大豆幼苗的磷吸收变化情况 ;3种机理模型中 ,以建立于解析解基础上的SC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低 ,而以考虑了根毛作用的C2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影响机理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土壤供磷水平 ,土壤供磷水平低时机理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降低 ;土壤养分缓冲容量b2 参数的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值解机理模型计入根介入的根际磷活化与吸收 ,从而提高数值解机理模型在土壤低供磷水平时的磷吸收预测能力 ;解析解模型的误差校正方程可明显提高其预测能力。
分类号: S147.26
- 相关文献
[1]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Ⅲ.定量评价适应机制对玉米与大豆幼苗P吸收的作用.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1998
[2]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Ⅱ.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1998
[3]物种分布模型在海洋潜在生境预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晓龙,杨超杰,胡成业,张秀梅. 2017
[4]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李奇峰,田丰,丁露雨,王朝元,余礼根,高荣华,马为红,姚春霞. 2020
[5]高产冬小麦深耘断根提高粒重的生理分析. 卢布,余松烈,于振文,苗果园. 2009
[6]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进展. 刘影,姚艳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猪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杨利;杜露平;侯立婷;张浩明;于晓明;李兰;乔绪稳;张元鹏;秦竹;王义伟;郑其升;陈瑾;程海卫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1;双特异纳米抗体;二聚体;FMDV
-
免疫增强剂CVC1302介导Tfh细胞分化机制分析
作者:杜露平;鲁海燕;李明举;侯立婷;于晓明;程海卫;张元鹏;秦竹;李兰;张浩明;杨利;王义伟;陈瑾;郑其升;侯继波
关键词:CVC1302;DC;STAT3;Tfh细胞
-
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彭成林;赵书军;佀国涵;朱秀秀;牛鑫泽;袁家富;徐大兵;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水分优化管理;土壤还原性物质
-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聂新星;陈晨;张敏敏;段小丽;洪俊;周雷;曹文;杨利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硅肥;锌肥;虾稻1号;产量;品质
-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作者: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秸秆还田;腐解;养分释放;表面微观结构
-
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作者:佀国涵;朱秀秀;彭成林;袁家富;赵书军;徐大兵;谢媛圆;周剑雄;杨小红
关键词:稻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
-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作者:秦竹;陈瑾;侯立婷;乔绪稳;李兰;杨利;杜露平;于晓明;张元鹏;郑其升
关键词:CTA1-DD蛋白;O-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佐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