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富贤
作者: 熊洪;朱永川;张林;万先齐;刘茂;王贵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中稻;超稀栽培;作用时期;主导因素;施氮方法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7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954-95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水稻生长中期群体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在超稀栽培的较小群体下,于最高苗期施氮肥具有降低苗峰、壮苗大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而增产的作用。
分类号: S511.32
- 相关文献
[1]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熊洪,朱永川,谢戎,王贵雄. 2005
[2]冬水田杂交中稻小苗超稀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 2003
[3]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动态变化的灰色分析. 孙红忠,高振魁. 2000
[4]影响老瓜头泌蜜量主导因素的研究. 宗关云,梁诗魁,刘文哲,田中人,陈洪琪. 1993
[5]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韩晴,张丹,卢媛,许梅玲,沈新芬,沈渊,王义发,沈雪芳. 2017
[6]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汪仁,安景文,解占军,华利民,刘艳. 2011
[7]水稻氮肥施用方法及其效果. 邹长明,秦道珠,高菊生. 2002
[8]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叶片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汪仁,安景文,解占军,华利民,刘艳. 2011
[9]直播稻氮素营养特性及合理施氮方法. 朱德峰,姜心禄,池忠志,郑家国. 2014
[10]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潘皓,王井章,胡达礼,万余花,刘宜宾,潘熙淦. 2004
[11]氮对两个杂交中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利,游艾青,余延车,费震江,范先鹏,戚华雄,熊桂云,胡刚,杨国才,吴家琼,徐岚. 2009
[12]杂交中稻抽穗期天气对结实率的影响. 彭菊,张上都,伍祥,石邦志,陈文强,周乐良. 2016
[13]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中稻早熟高产配套技术定量研究. 杜胜德,段翔. 1993
[14]杂交中稻发根力及根系活力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 徐富贤,郑家奎,蒋开锋,朱永川,张乃周,林青松,王贵雄,李永东. 2002
[15]杂交再生稻开花期耐寒性及安全抽穗期研究. 张景国. 1991
[16]再生稻穗部性状与母茎叶片的关系. 徐富贤,洪松. 1995
[17]杂交中稻各叶面积与叶效率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 徐富贤,洪松. 1995
[18]杂交中稻各叶位叶片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徐富贤,洪松. 1993
[19]杂交中稻新品种两优1528制种技术. 杨金松,张再君,邱东峰. 2009
[20]四川不同生态区水稻高产低耗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Ⅱ 川西平原两熟田杂交中稻高产低耗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谭中和,张景国,吴素芬,金问模. 198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作者:刘茂;张林;蒋鹏;郭晓艺;郑雪彬;周兴兵;朱永川;郭长春;田绍平;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施肥效率;复混肥;产量
-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景梅;刘佳;杨晓云;李绍祥;张翠萍;张林;刘琨;朱润云;丁明亮
关键词:’云麦114’;弱筋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茎蘖动态
-
宜宾市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作者:徐麟;张林;张家豪;郭威;王钰潇;李春亮;龚永昌
关键词:高粱;大豆;种植模式;经济产值
-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者:储昭康;王世济;毕健健;张林;彭晨;陈翔;武文明
关键词:播期;夏玉米;穗粒数;灌浆特性;产量
-
SAPEI在皖北夏玉米苗期涝渍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许莹;王晓东;王猛;张林;王世济;武文明
关键词: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APEI);苗期涝渍指标;夏玉米;皖北地区
-
威宁自治县夏播饲用油菜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钟伟;王婧泽;王涛;张林;吴宇瑶;代文东
关键词:威宁自治县;饲用油菜;生物量;施氮量;品种;播期
-
豆粕菌剂与土壤调理剂混用改善衰弱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
作者:寿林飞;韩昊;张林;孔海民;李岗;戚行江;俞浙萍;任海英
关键词:杨梅(Myrica rubra);衰弱病;豆粕菌剂;土壤调理剂;营养生长;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