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黄矮病毒(BYDV)和镰刀菌(Fusariumspp.)在小麦赤霉病(FHB)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形态、生理和细胞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阳

作者: 刘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BYDV;FHB;Fusariumspp;小麦赤霉病;细胞学研究;禾谷镰刀菌;冬小麦品种;几丁质酶;颖片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ISSN:

年卷期: 2006 年

页码: 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实验是研究大麦黄矮病毒(BYDV)对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的影响。试验共进行了三年,冬小麦品种是抗赤霉病的“Petrus”和感赤霉病的“Agent”。镰刀菌接种后,大麦黄矮病毒侵染的小麦比健康的小麦更容易感染赤霉病,并且发病更快、更严重。通过病毒、镰刀菌、病毒和镰刀菌对小麦颖片内木质素、酚类物质、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影响的研究,通过病毒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以及健康小麦感染病毒的小麦对镰刀菌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RNAi介导的小麦抗BYDV转基因小麦研究. 王锡锋,刘艳,周广和. 2007

[2]一株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分析. 周清,舒宪,王钰婷,李明浩,汤才国,倪军,赵薇薇,黄胜威,吴丽芳. 2019

[3]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控制效果. 陈宏州,吴佳文,庄义庆,杨红福,吴琴燕,徐超,缪康,姚克兵. 2021

[4]抗病小麦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脱毒及产物的生物活性. 姚泉洪,刘宗镇,曾以申. 1996

[5]北京市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张金良,杨建国,张昊,冯洁. 2016

[6]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张旭,邢锦城,马鸿翔,温云平,陆维忠,袁生. 2010

[7]致病产毒禾谷镰刀菌株的保存方法. 徐素珍,陆仕华,周世明,陆金萍,魏春妹. 1992

[8]小麦茎基腐病病原假禾谷镰刀菌与赤霉病之间的关系. 江航,祁凯,马立国,张博,张悦丽,马国苹,齐军山. 2022

[9]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 1995

[10]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 1995

[1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监测1994-1995年BYDV株系. 周广和. 1996

[12]BYDV抗性基因在冬小麦F_2代中的遗传表达.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王全亮. 2001

[13]BYDV抗性基因在冬小麦F_2中的遗传表达.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王全亮. 2001

[14]抗生素对麦长管蚜传毒效率的影响. 陈巨莲,FredericFrancis,刘勇,程登发,孙京瑞. 2013

[15]冬小麦抗BYDV材料粒重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曹亚萍,范绍强,张娟. 2002

[16]二氧化硫对小麦性细胞分化及受精过程影响的细胞学研究2.二氧化硫对胚囊分化和受精过程的影响及其伤害效应. 张耀民,付克文,吴丽英. 1982

[17]芝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揭雨成,冷鹃,许英. 2002

[18]圆果种黄麻(Corchoruscapsularis)品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细胞学研究. 肖瑞芝. 1986

[19]红麻(HibiscusCannabinus)不同类型品种的细胞学研究. 李爱青. 1985

[20]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与核膜的关系. 徐欣,刘立新,王毅.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