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蓟马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种群的交互抗性与生化抗性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圣印

作者: 王圣印;于毅;刘永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花蓟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交互抗性;生化抗性机制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2 年 39 卷 02 期

页码: 159-1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采用生物和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甲维盐抗性种群与其它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西花蓟马甲维盐抗性种群对阿维菌素有高水平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31.656,对啶虫脒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为12.182,对吡虫啉、溴虫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灭多威有低水平交互抗性,为5.517~8.568,而对多杀菌素无明显交互抗性。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对甲维盐抗性种群和田间种群均有显著增效作用。甲维盐抗性种群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89、3.61、5.32、4.42和1.30倍,表明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等解毒代谢酶活性的提高是西花蓟马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粘虫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种群的交互抗性与生化抗性机制. 宋月芹,王海涛,陈玉国,王圣印,孙会忠. 2017

[2]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药性风险及交互抗性研究. 芮昌辉,谭晓伟. 2010

[3]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生化机制研究. 侯文杰,李飞,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3

[4]西花蓟马对吡虫啉的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研究. 王圣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刘永杰,李许可,于毅. 2013

[5]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的抗性生化机制硏究. 侯文杰,李飞,吴青君,徐宝云,张友军. 2013

[6]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的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 王圣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刘永杰,于毅. 2012

[7]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史忠良,仇松英,马爱萍,许钢垣,武计平,逯腊虎. 2002

[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应用研究概况. 葛红,韩娟,徐莉,季桦. 2010

[9]毒死蜱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联合增效作用机理研究. 陆长婴,沈国清,张燕,沈明星,王海候. 2009

[10]若干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比较研究. 穆兰芳,周海英,陆长缨,周君,朱福官,丁海红,曹卫菊. 2009

[1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烟田烟青虫药液最佳使用方案研究. 冯超,张成省,陈雪,周建,王全贞,王凤龙. 2012

[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王龙龙,刘钰,崔蕊蕊,庄治国,薛超彬,庄占兴. 2015

[13]3种药剂对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及其田间药效评价. 李燕芳,徐淑,张振飞,陈炳旭,肖汉祥. 2021

[14]秋葵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及消解动态. 李红艳,钱训,陈勇达,赵旭东,李安英,郑振山. 2021

[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3种鳞翅目害虫与赤眼蜂的毒力. 袁伟宁,魏玉红,牛丽敏,周昭旭,张新瑞. 2019

[16]油酸甲酯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增效作用初探. 崔丽,吴梅香,刘峰,芮昌辉. 2015

[17]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混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的安全性评价. 蒋红云,张燕宁,张兰,赵佳佳,贾変桃. 2012

[18]甲维盐与毒死蜱复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 刘建宇,戴建平,何明远. 2010

[19]用高分子乳化剂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 张磊,贾伟娜,黄桂珍,尹明明. 2015

[20]4种不同剂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6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杨瑾,郭硕,刘新刚,张兰,毛连纲,朱丽珍,蒋红云,张燕宁.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